推广 热搜: 榜单  剧迷  一秒  新2  作者,  八卦爆料  萌翻  拳王  大餐  流量 

在古代女扮男装真的不会被发现吗?

   日期:2020-12-26 14:40:22     作者:wangxiao    浏览:12    
核心提示:原标题:在古代女扮男装真的不会被发现吗?原创羽林郎博物馆丨看展览经常看古装偶像剧的朋友们应该都了解其中惯用的一个套路,它可以使剧情更为曲折,也可以使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更为扑朔迷
<!--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在古代女扮男装真的不会被发现吗?</p> <p>原创 羽林郎 博物馆丨看展览 </p> <p>经常看古装偶像剧的朋友们应该都了解其中惯用的一个套路,它可以使剧情更为曲折,也可以使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更为扑朔迷离,那就是—— </p> <p>女扮男装 </p> <p>但是往往,电视剧里的姑娘们扮起男装,依然是这样肤白貌美、皮肤细嫩。而最神奇的是我们睿智、腹黑的男主角基本看不出来,看不出来! </p> <p><img height="274" width="464"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f1613e5e20dd9eedf0fc8e1b.jpeg" /></p> <p>《云中歌》剧照 来自于电视指南网 </p> <p>而如果有那么百分之一的几率被识破,天真的女主也往往会无辜地问一句: </p> <p><img height="253" width="398"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9392b191e8a4e86f63588fbf.jpeg" /></p> <p>小编很想说:怎么看出来的,你心里没点数吗?! </p> <p>之前,小编就发现网上有一部剧,女主常年以男性角色生活,并且带兵打仗、建功立业。 </p> <p><img height="308" width="412"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9db6c0a2ffc53142470b1127.jpeg" /></p> <p>《将军在上》剧照 来自豆瓣 </p> <p>这样的人设,是不是让你想到了一个熟悉的人物?奇女子“花木兰”。 </p> <p>但不知有没有人和小编同样好奇:女扮男装出行,甚至像花木兰般从军打仗,真的不会发现吗? </p> <p>今天,小编就为你扒扒古代“女扮男装“的伪装难度。 </p> <p>服饰伪装 </p> <p>想要伪装成男性,首先得从服饰上做些改变。 </p> <p>《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中曾有记载:“我”收到朋友们的邀请去距离家中不远的水仙庙参加聚会,妻子想去而不能,于是想出一个女扮男装的好办法。然后“易鬓为辫,添扫蛾眉;加余冠,微露两鬃,尚可掩饰;服余衣,长一寸又半;于腰间折而缝之,外加马褂。”出门游玩一圈竟然没有人发现。 </p> <p><img height="350" width="35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698410a56351576fa9d3ec18.jpeg" /></p> <p>(清) 沈复 图片来自当当 </p> <p>看起来简单,可不要以为是简单的换装游戏。 </p> <p>所谓量体裁衣,随随便便拿件男子的衣装小心变成拖地衣。鞋履同理可得。 </p> <p>有了合体的男子衣装和鞋履,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啦。但是要小心,在一些细节上别暴露了身份。 </p> <p><img height="309" width="44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d8c647ccbe212562048e9870.gif" /></p> <p>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发型需要改变。 </p> <p>虽然古代男子和女子同为长发,但是束发、盘发的方式有所不同,如果想要隐藏的好,就不能把自己的女子发髻有所保留,当然更不能戴平常用的簪钗饰物。 </p> <p><img height="482" width="72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e8a45dacc2edad76e032576e.jpeg" /></p> <p>明 金发簪 上海博物馆藏 </p> <p>如果不割舍如这般美丽的女子发饰,恭喜你,获得“性别隐藏失败”称号。 </p> <p>难度: </p> <p>外貌伪装 </p> <p>面部当然是不施粉黛为宜。不排除一些时期男子也是“化妆”的,但是想要隐藏女儿姿态,还是粗糙一点比较好。 </p> <p>如果爹娘生的你面相偏男性化的话,那扮起男子自然是极小的违和感。(这可能是古装剧女主扮男装违和的原因之一吧,一个个那么好看就算了还不舍得卸妆) </p> <p><img height="600" width="651"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0111f3549229a9e2b0cc9ac3.jpeg" /></p> <p>除了面容,还要隐藏好女性的第二性征,并且表现出男性特征。(说人话…) </p> <p>说人话就是这位女子讲话时能够发出较粗的声音,咽喉部位的软骨比平常女子更突起一些,胸部特征不明显(或者学会隐藏)等等。 </p> <p><img height="720" width="72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ffd158ee152d758238401c5a.jpeg" /></p> <p>木兰学男人说话场景 《花木兰》截图 </p> <p>当然啦,这些条件一般取决于天生…… </p> <p>这里有一个非常神奇的问题,这个胡须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p> <p>按照传统观点,在多数情况下,古代男性对待自己的胡须是比较重视的,发、须轻易不剪。 </p> <p>而且胡须和头发如果修剪,需要选择特定的日子,剪下的须、发还不能乱扔。对待胡须也是十分爱护,注重保养。 </p> <p><img height="308" width="44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57d9c7f2b986c9a058bfe708.jpeg" /></p> <p>《贞观之治》第23集截图 睡前戴护须物品(待求证) </p> <p>髡刑可能有不少人听说过,它是古代剃发的一种刑罚。耐刑比髡刑轻一些,指的正是剃掉胡须一类的刑罚。 </p> <p>两类刑罚偏重于给罪犯带来心理上的惩罚而不是身体上的疼痛,在孝行观念里,剃去须发无异于在他的脸上贴上不孝的标签。 </p> <p><img height="401" width="535"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8ae08bafd9522f1e137ea94d.jpeg" /></p> <p>图片来自百度 </p> <p>根据史籍和出土秦简的记载,至迟到战国,耐刑已经出现,到始皇时已经很成熟了。 </p> <p>但是这一刑罚存在的时间并不长,秦汉流行之后,较为少见,到隋唐已经消亡而不见于记载。 </p> <p>这或许从情感上表明了当时男性对胡须的珍视。 </p> <p>但是另一方面,古代男子并不是人人蓄须。(此处援引沈从文先生观点和资料,欢迎大神补充或反驳) </p> <p>《列女仁智图》(宋摹)卷上绘有一系列的春秋时期历史著名人物形象,其中有不少留着各式胡须的,也有已经成年不留胡子的。 </p> <p><img height="574" width="595"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0f4f8b560c683dde381bf7a5.jpeg" /></p> <p>《列女仁智图》(宋摹)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p> <p>汉魏之际的石刻、壁画、漆画、泥塑等形象也可参考。宋代的《洛阳耆英会图》和《西园雅集图》中也有过四十还未留胡子的形象…… </p> <p>或许可以推测,古代男性在留须方面有着一定的自由,不同时期人们对于胡须的重视程度可能也有所差异。 </p> <p>另一方面,从生理学角度而言,胡须的浓密、多少,胡子的形态本身就是各式各样的,还有些人天生胡须极少。 </p> <p>所以在胡须这个问题上,以天生胡须少等各类理由蒙混过关也不无可能。 </p> <p>难度: </p> <p>仪态伪装 </p> <p>《木兰辞》作为中学语文必备篇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p> <p>木兰本来是一个普通女性形象,当兵之前可是一位乖乖在家安静织布的女子。所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p> <p><img height="440" width="72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48defd69052a80b88b92f669.jpeg" /></p> <p>《花木兰》电影截图 木兰当户织 </p> <p>“从此替爷征”之后,不仅没有造成自己的残伤或不幸战死沙场,反而立有大功而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p> <p>回家之后才恢复真身“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p> <p><img height="180" width="32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42937dfa660e65b0299dd008.gif" /></p> <p>《花木兰》电影剪辑截图 当窗理云鬓 </p> <p>从文学作品赋予的木兰形象中,这是一位并非从小习武的普通弱女子,女扮男装从军之后,十二年隐藏身份成功还立有战功,实在是细思极恐啊。 </p> <p>假如木兰刚好外貌等特征伪装的条件都很好,但是其实男女之间举止和仪态的巨大差异能够让她很容易暴露。 </p> <p>《女诫》中有言: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此类标准下,教育长大的女子其实是比较难改变自己的“小女儿”情态。 </p> <p><img height="207" width="24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d03150cd3bddec55f506334f.gif" /></p> <p>《花木兰》动画电影 </p> <p>如果隐藏身份之前未按照男子的举止行为要求“模仿训练”,很容易就会“露馅”。是不是许多人都有很难改变的习惯性小动作? </p> <p>《将军在上》里叶昭从小在家就是当作男孩子养大的,并且习武多年,长在边疆,行为举止上早就是男性的特征了,在这点上应该是“浑然天成”。 </p> <p><img height="405" width="72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06b8b5ef10e18c81713950f0.jpeg" /></p> <p>《将军在上》剧照 左为女一叶昭 </p> <p>除了行为和仪态上容易暴露,木兰的体力值和战斗值还是挺叫人担心的。 </p> <p>难度: </p> <p>生活伪装 </p> <p>木兰明明前几天还在家乖乖织布,保持着自己的清闲贞静,结果没几天为家人毅然决然去参加军事训练,接着上战场杀敌。 </p> <p>心疼木兰的身板,忽然就这么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和战斗训练,居然吃得消? </p> <p>征战沙场十几年,没有受过伤导致在医治时被发现身份?(真是福大命大) </p> <p><img height="180" width="32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163461794ac5450fc5b8282f.gif" /></p> <p>《花木兰》电影剪辑截图 木兰沙场作战 </p> <p>还有一点是非常大的困难,那就是当兵打仗过的可是集体生活,私人的空间是很小的,想要隐瞒好性别,难度可想而知。 </p> <p>从中国古代的军队编制和一些战争的记载来看,普通的士兵是需要和大家同吃同住的。而将领则会有相对多的独立生活空间。 </p> <p>想要在长期的集体生活里隐藏性别,操作起来的难度欢迎脑补。 </p> <p><img height="160" width="16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5820818cddc3408e75b70106.jpeg" /></p> <p>有人会问,除了木兰,古代女性上战场的记载和女扮男装的确实不少啊? </p> <p>历史上的女将军确实有不少,但其实很多女将军并未隐藏真实的性别。真正女扮男装去当兵的寥寥无几。 </p> <p><img height="490" width="336"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dc7ae09833ea3e275f30e0ed.jpeg" /></p> <p>今人修建的妇好塑像 </p> <p>女扮男装的故事许多存在于明清文学作品之中,传奇小说多是真真假假。《木兰辞》衍生的情节,不知成为了多少明清戏剧、小说的创作源泉。 </p> <p>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复见两木兰”中记载了两则明代女扮男装故事。其中一位“韩氏”,在战场往返七年,竟然无人察觉,“虽是同伍亦莫觉也”。 </p> <p>如此看来,是有几分像木兰了,隐藏的很好,这种小概率事件可能也是存在滴。 </p> <p>当然啦,此书作为一本明人的笔记,也只能仅限参考。 </p> <p>难度: </p> <p>看完详细版的任务介绍与分析,是不是觉得五颗星难度的任务达成概率很低呢? </p> <p>好在那些对女子的限制早已破除,如今,英姿飒爽的女兵丝毫不输男儿。在各行各业的女性也展示着不同的美与才能。 </p> <p>而对于偶像剧中女扮男装的剧情,大家乐呵乐呵就好。 </p> <p><img height="479" width="72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ff9ff10f634bf57aa1d1dc94.jpeg" /></p> <p>剧照原图来自网络 </p> <p>参考资料: </p> <p>[1] 石海雄.质疑花木兰[J].文化学刊,2011(2). </p> <p>[2] 鲍震培.真实与想象——中国古代易装文化的嬗变与文学表现[J].南开学报,2001(2). </p> <p>[3] 丁改苹.中古胡须文化透视[D].陕西师范大学,2013. </p> <p>[4] 沈从文.古人的文化[M].中华书局.2014. </p> <p>[5] 刘缙.宋代正规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 </p> <p><img height="152" width="40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6/9b714d437fd325a7373738b9.jpeg" /></p> <p>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p> <p>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p> <p>可查看约稿函 </p> <p>微信ID:atmuseum </p> <p>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p> <p>原标题:《在古代女扮男装真的不会被发现吗》 </p> <p>阅读原文<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