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新版云南方言《抓壮丁》今晚昆明老街马家大院首演</p>
<p>央广网昆明1月6日消息:由云南优剧文化与云南省话剧院联合出品的中国经典讽刺喜剧《抓壮丁》云南方言版今天晚上在昆明老街马家大院进行了首演。</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07/0dc51a7018a6f8480941ed28.png"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07/a48c8b0250ab761e740d52e9.jpeg" /></p>
<p>《抓壮丁》最初是创作于1944年的四川方言话剧。因剧情悯弱贫、讽官腐而风靡全国。云南省话剧团1979年曾改编为昆明方言版,在昆明连演62场,场场爆满,盛况空前,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07/bb7d88fb1786d62b9db6f546.jpeg" /></p>
<p>讽刺喜剧云南方言版《抓壮丁》的再次出品,是对云南本土民俗文化传承的一种愿景。通过用地道的云南话演出让那些或许已经离大众很久的俗语、俚语、歇后语再次回归,这些承载了云南人市井生活、妙趣横生、充满智慧的本土语言,正成为即将消失的文化印记。这些语言在当下的社会中人们不一定会说、能说,但当地人应该要听得懂、搞得明白,因为这世代传下来的言语中传承的就是代代相传的生活和一个地方的文化印记。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07/d039655790f7d80c9943e513.jpeg" /></p>
<p>为适应新时代观众的观剧需求,导演李鹏在原版基础上对今晚首演出的这版《抓壮丁》进行了大量必要的修改。今晚的演出高朋满座,既有业内专家,也有资深票友,精彩纷呈的演出赢得观众高度赞可。 演员谢幕时,一位演职人员现场向剧中“老囡”的扮演者张玉臻求婚,将闭幕现场气氛推向一个高潮。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07/cba52beb79e8b83f44b35bcd.jpeg" /></p>
<p>该剧将作为2021年的贺岁喜剧于1月15、16日在马家大院上演,大麦网有售。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07/2911fdc9f4995dcfa0a06f98.jpeg" /></p>
<p>故事梗概 释义: "壮丁"—即指服劳役的壮年男子或到达当兵年龄的人 "抓壮丁"—即是战争时期强征兵役的一种通俗说法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为扩军打内战,在农村大肆抓壮丁。地头蛇王保长趁机大发横财。国民党军队卢队长借机对百姓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佃农姜国富用变卖家产的钱托地主李老栓向王保长求请,以免其独生子被抓,但结果还是顶替李老栓儿子被抓壮丁,使其人财两空。 贪得无厌的王保长并未对李老栓手下留情,他将李老栓大儿子从外面寄来的钱据为己有,并欺辱了其儿媳妇,由此引起了一场狗咬狗的争斗。忍无可忍的百姓无奈之下,揭竿而起,以武装斗争维护自己的生存权…… 剧中歇后语 瘌痢头 [là lì tóu]打伞,无法无天; 癞蛤蟆打哈欠,大口大气; 狗牙巴骨,瞎嚼瞎讲; 鸡脚神戴眼镜,假装正神; 乌龟跌在石板上硬过硬,没有一点走盏; 赖蛤蟆穿套裤,蹬打不开了; 狗坐轿子,不识抬举; 一是一,二是二,不要不三不四,五了六了,七七八八,久而久之要背时呢……<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