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榜单  剧迷  一秒  新2  作者,  八卦爆料  萌翻  拳王  大餐  流量 

律师炒作“李娜退出中国籍”,媒体:“精致碰瓷”是精致作恶

   日期:2021-01-07 16:20:07     作者:wangxiao    浏览:19    
核心提示:原标题:律师炒作“李娜退出中国籍”,媒体:“精致碰瓷”是精致作恶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1月7日消息,近日,某实名认证律师在微博发布“李娜退出中国国籍”的消息,还附上了中国驻
<!--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律师炒作“李娜退出中国籍”,媒体:“精致碰瓷”是精致作恶</p> <p>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1月7日消息,近日,某实名认证律师在微博发布“李娜退出中国国籍”的消息,还附上了中国驻釜山总领事馆签发的带章证明,并很快登上热搜。随后,李娜团队、中国驻釜山总领事馆、媒体等先后辟谣,李娜本人也被迫出面澄清。 </p> <p>遭遇“被移民”的名人,李娜并非头一个。此事微妙之处在于,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是一个以“律师”身份实名认证的博主。如果发帖者真是律师,则意味着他为了“碰瓷”名人博流量,利用职业性的“知法懂法”,精准地规避了法律风险,堪称“精致碰瓷”的典型。 </p> <p>诚然,原帖并没明确说退出中国国籍的“李娜”,是公众熟知的网球名将李娜,但他的“爆料”所造成的舆论效果,应该在博主精准预判中。正是通过这种模棱两可的文字游戏,博主“收割”了可观的流量。 </p> <p>有一个被诸多网友诟病的细节是,尽管已经有多方辟谣,发帖者仍没有删掉那条有严重误导性的微博。他新发了两条辟谣信息,而且还专门带上了热搜话题词,对相关话题展开了二次炒作。 </p> <p><img width="60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07/ba99a770c67bbbc80b30c966.jpeg" /></p> <p>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 图</p> <p>或许在一些人的价值天平上,与“话题制造者”身份带来的虚妄快感相比,舆论风波给当事人造成的困扰、对公共资源的浪费,都轻到不值一提。他们想方设法去撩拨网友的情绪,将网友善良的爱国情怀转换为炒热话题的“燃油”。 </p> <p>不仅如此,该“律师”发帖时附上他人护照号、领事证明图片,如果未征得当事人同意,还涉嫌侵犯隐私。作为法律从业者,做出这种践踏道德底线、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不也是知法犯法?有网友更爆出,该“律师”似乎还有“前科”,曾就“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发布过一些惊人言论,后被警方通报辟谣。 </p> <p>无论是造谣,还是“碰瓷”名人赚“名声”,都是扰乱社会秩序,耗费大量公共资源,有关部门理应让博主付出代价。如果涉嫌违法违规,还应给予惩戒,而不是轻飘飘地说一句“此李娜非彼李娜”就完事。 </p> <p>当然,这件事成为舆论热点,一些平台的不作为或为了流量明里暗里的纵容,也是“帮凶”。平台作为内容展示方,有责任及时核实热点事件,对于那些来源含糊、危言耸听的信息应加以限制。特别是权威的总领事馆已出面辟谣,平台更应屏蔽容易误导网民的发帖,而不是只简单打个“标签”,任由其继续误导公众。 </p> <p>(原题为《律师炒作“李娜退出中国籍”:“精致碰瓷”是“精致作恶”》) </p> <p>(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