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这“过气顶流”,戳中了国产喜剧的痛</p>
<p>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p>
<p>许久未见的小沈阳,突然现身了。 </p>
<p>最近,他登上了《我就是演员》第三季舞台,演绎了一段《隐秘的角落》张东升。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88104b122ec91cc0841b2024.jpeg" height="552" width="1060" /></p>
<p>虽然遭到了三星全灭的惨败成绩,但他对自己身份的突破还是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p>
<p>从一个一看就想笑的喜剧人,向一个专业的电影演员转型。 </p>
<p>随后的访谈更有看头。 </p>
<p>不仅对过去爆红时贪玩、膨胀的心态,感到后悔。 </p>
<p>而且还在主持人问到是否还想回去演小品时,突然宣布: </p>
<p>我已经放弃小品了。 </p>
<p>「因为研究不出来好的包袱了,没有特别好的事,不新鲜了。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我不喜欢。我喜欢逗大家笑,从头到尾地把你们(观众逗)笑得开心,这是我想要的。」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cfb4d50ca028f36e256b2e87.jpeg" height="288" width="548" /></p>
<p>从春晚后的一夜成名,到如今的「过气」喜剧人。 </p>
<p>小沈阳一番话却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p>
<p>尤其是那句「喜头悲尾」。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fbc4f8e7a77b1c720b004a96.jpeg" height="85" width="682"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6d76ce996b01f1091c626d42.jpeg" height="88" width="688" /></p>
<p>诚如他所说,现在的春晚舞台,几乎看不到一部好笑的小品了。 </p>
<p>不仅如此,连大银幕上的喜剧电影现在也越来越尬。 </p>
<p>仿佛都走进了同一个死胡同。 </p>
<p>喜剧,为什么越来越难?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9532151af5795488bc7dab9e.jpeg" height="138" width="728" /></p>
<p>不可否认,以前的小品是真的好笑。 </p>
<p>就拿让小沈阳的成名作《不差钱》为例。 </p>
<p>首登春晚,一鸣惊人,出道即巅峰。 </p>
<p>将一个从口音到装束都「怪怪的」服务员演得惟妙惟肖。 </p>
<p>掌声不停,笑点无数。 </p>
<p>小品没演完,不少观众眼角都噙着泪—— </p>
<p>笑出的泪水。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cfddfe30b0cf4bfff80db91e.gif" height="229" width="400" /></p>
<p>以前,每至除夕夜,春晚总能引得全民热议。 </p>
<p>尤其是小品这样的语言类节目,更是大家讨论的中心。 </p>
<p>在一众老一辈艺术家的演绎下,不少堪称经典的小品应运而生。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12bc03d38323744192346723.gif" height="409" width="664" /></p>
<p>「宇宙牌香烟~」 </p>
<p>小品,原意为「篇幅较小的艺术品」。 </p>
<p>本身因为容量小,不被赋予太过复杂的内涵。 </p>
<p>立意单纯,形式简洁,浅显易懂。 </p>
<p>早些时候,表演艺术的小品多为哑剧。 </p>
<p>比如,1983年春晚舞台上,王景愚表演的《吃鸡》,严顺开表演的《弹钢琴》等。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5853545ab6da74427db2f145.gif" height="200" width="300" /></p>
<p>王景愚表演《吃鸡》 </p>
<p>在1984年第二届春晚上,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品——《吃面条》。 </p>
<p>陈佩斯和朱时茂二人的合作,对这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大胆革新。 </p>
<p>无论是在无实物表演吃面条中加入戏剧冲突。 </p>
<p>还是试图在短篇里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p>
<p>都让小品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p>
<p>也更好看了。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d3d87842df79de186639e986.gif" height="211" width="356" /></p>
<p>两人在春晚舞台上,奉献了一个个经典。 </p>
<p>台上演得起劲,台下笑得过瘾。 </p>
<p>观众到现在都能背下小品里的许多台词。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a62946c5386a39ac3ca9e4da.gif" height="198" width="297" /></p>
<p>在陈佩斯离开春晚舞台之后,赵本山很快成为了「春晚一哥」。 </p>
<p>他将东北二人转的喜剧手段融入到了小品创作中。 </p>
<p>从早期的《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 </p>
<p>到中期的《昨天今天明天》《卖拐》; </p>
<p>再到后来的《不差钱》《捐助》。 </p>
<p>他用一个又一个好笑好玩的作品,夯实了自己在观众心中小品王的地位。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3c191aa41df5053712ae9da5.gif" height="200" width="300" /></p>
<p>同期的演员也用自己的特色赢得观众喝彩。 </p>
<p>最值得一提的是,已经过世多年的赵丽蓉。 </p>
<p>她与巩汉林合作的《如此包装》《打工奇遇》《老将出马》等,也是大家心目中难忘的经典。 </p>
<p>老艺术家不忘在小品中针砭时弊,还能自如地将各类新鲜潮流融入进来。 </p>
<p>说个rap,跳个disco,那都不是事儿。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d15696ef11f2eb862db5bab3.gif" height="300" width="410" /></p>
<p>还有赵本山的老搭档范伟。 </p>
<p>别看范师傅现在整个一电影大咖,以前演起小品来是绝不含糊。 </p>
<p>「非常六加七」,那是说来就来。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daa8da376a295158212f4aa5.gif" height="251" width="363" /></p>
<p>当然,也少不了冯巩。 </p>
<p>已经连续两年都没有听到那句「我想死你们了」。 </p>
<p>从一开始讲相声,到后来演小品。 </p>
<p>冯巩算是在语言类节目上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cb0e57c1650cebb92e1f72ee.gif" height="294" width="450" /></p>
<p>郭达、蔡明、潘长江、黄宏、宋丹丹、郭冬临、牛群…… </p>
<p>为我们在除夕夜带来欢声笑语的喜剧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p>
<p>小品,一度成为春晚最受瞩目的节目。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4c9b50f9838589874559e6e8.jpeg" height="138" width="728" /></p>
<p>然而,随着这些老一辈艺术家渐渐离开春晚,小品也便开始变了味。 </p>
<p>前面搞笑,后面强行煽情的方式也开始普遍起来。 </p>
<p>这也就成了小沈阳所说的「喜头悲尾」。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d5773e3323978d9881e41c10.gif" height="177" width="350" /></p>
<p>2011年,《同桌的你》成了赵本山最后一次上央视春晚舞台。 </p>
<p>值得留意的是,「喜头悲尾」本来不是什么新概念。 </p>
<p>而是一直都有,可以说跟喜剧从未分开过。 </p>
<p>喜剧之王卓别林就曾说过: </p>
<p>「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p>
<p>是笑是哭,是喜是悲,取决于创作者的视角和心态。 </p>
<p>纯粹的喜剧其实并不存在。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17eccbc53592ec4f34655521.jpeg" height="485" width="640" /></p>
<p>陈佩斯在谈到喜剧创作时,也会反复提到一个理论: </p>
<p>「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 </p>
<p>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总是担当一个边缘的小人物角色。 </p>
<p>一面有迫于生活的无奈,一面又有问题百出的滑稽。 </p>
<p>就像他在春晚的第一个小品《吃面条》里,演绎一个为求生计,在大冷天反复试戏的龙套。 </p>
<p>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感受到做演员的艰辛。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66f7dece57827e710e5d0246.jpeg" height="392" width="580" /></p>
<p>黄宏与宋丹丹合作的《超生游击队》,讲述的是计划生育时期百姓生活的寒酸。 </p>
<p>赵丽蓉跟巩汉林合作的《打工奇遇》,讲述的是无良商家对顾客的蒙骗与榨取。 </p>
<p>这些故事的背后,其实都暗含着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76366261e7a4317f8bd0a7c9.jpeg" height="381" width="562" /></p>
<p>不过,小沈阳说的「喜头悲尾」却是想表达另外一层意思。 </p>
<p>即,现在的小品越来越形成一种固定化的套路,甚至偏离了喜剧的重心。 </p>
<p>不准讽刺,不准嘲弄,强行转折,过度煽情。 </p>
<p>这也不是陈佩斯所说的「将悲情作为喜剧的内核」,而是完全丢失了创作的内核。 </p>
<p>既会降低了小品的喜剧效果,也会破坏故事的合理性。 </p>
<p>更让最后意图升华的主题,变成了惹人反感的喊口号。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28469470bb8217c4d7aa90aa.jpeg" height="436" width="676" /></p>
<p>如今的小品,内容形式上更加单一。 </p>
<p>喜头悲尾,成了一个贬义词,效果适得其反。 </p>
<p>既不好笑,也不感人,只剩尴尬。 </p>
<p>小品,也成了越来越食之无味的晚会鸡肋。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a0fee424472600fe6699a9fb.gif" height="486" width="864" /></p>
<p>当然,造成这种结果的有多方面原因。 </p>
<p>首先,是青黄不接带来的人才断层。 </p>
<p>不可否认,如今优秀的喜剧人真是太少了。 </p>
<p>除了前文提到的那些老一辈艺术家,新生代恐怕也只有沈腾、贾玲等还具备足够的号召力。 </p>
<p>沈腾更专注于喜剧电影。 </p>
<p>而近几年,开心麻花在春晚的作品都不甚理想。 </p>
<p>可以说,小品创作着实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6f74e95a43b68d6223f8e0ea.gif" height="410" width="578" /></p>
<p>开心麻花最近几次也不够出彩 </p>
<p>其次,是环境变化带来的创作受限。 </p>
<p>小品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变化。 </p>
<p>起初只是为了增加春晚的娱乐性,如今则还要承载一定的宣传效果。 </p>
<p>这样一来,所有的语言类节目都大大受限,只能趋于保守,不敢创新。 </p>
<p>看来看去,都是「家庭关系」「小区纷扰」「陌生人相遇」这类简单的情境故事。 </p>
<p>题材、素材都趋于单一,不痛不痒,看过即忘。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5af0e577c427c530a790db43.gif" height="540" width="960" /></p>
<p>第三,是多元文化形成的喜剧门槛。 </p>
<p>过去,国人的生活经验、兴趣文化都比较相似,共鸣点也比较多。 </p>
<p>喜剧演员与普通观众的生活并无太大差别,自然能创作出贴近生活的喜剧素材。 </p>
<p>观众的文化水准相差也不大,听懂笑料不需要门槛。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29f42b06a8d609d2a76dd67f.jpeg" height="316" width="562" /></p>
<p>但随着时代更替,不同群体之间的知识鸿沟越来越深,兴趣爱好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p>
<p>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中老年人get不到。 </p>
<p>北上广人心有灵犀的梗,小镇青年未必明了。 </p>
<p>想写出满足所有观众的新鲜笑料,当然也就越来越难。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9db249cdd50be281b457c270.jpeg" height="404" width="630" /></p>
<p>最后,是娱乐过剩造成的口味升级。 </p>
<p>当年春晚之所以能够万人空巷,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娱乐方式过于单一。 </p>
<p>电视刚刚走进千家万户,互联网还远未到来。 </p>
<p>而眼下这个人人必备手机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娱乐方式。 </p>
<p>一年到头再看春晚盘点年初的段子,早已没了新鲜劲儿。 </p>
<p>除夕抢红包成了「主菜」,加入吐槽大军远比看小品来得欢乐。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ba49f78958477180a92e1af6.jpeg" height="340" width="698" /></p>
<p>如此一来。 </p>
<p>曾经人人爱看的小品,自然日益没落了下去。 </p>
<p>现在的小品,大部分都是照搬过去,重复老套。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a095aebc438a78c52f197c42.jpeg" height="138" width="728" /></p>
<p>我们所熟悉的小品,其实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p>
<p>从前没有这样的,以后也未必要照着一个样来。 </p>
<p>怀念经典的同时,也应当放眼未来,在更新鲜的土壤里发扬光大。 </p>
<p>最近,借着短视频之风,不少喜剧演员也加入其中。 </p>
<p>比如郭冬临,在某短视频上,已是有着千万粉丝的网红。 </p>
<p>内容多为网上一些段子,或是自制的情景小品。 </p>
<p>抛却了舞台限制后,短视频里的郭冬临显然更加得心应手。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5fd1c647d33d86ea4a609103.gif" height="364" width="214" /></p>
<p>还有不久前的「赵本山潘长江同框」。 </p>
<p>两人远超连线,现场互怼,玩笑段子张口就来,让人捧腹不已。 </p>
<p>潘长江看着赵本山的满头白发说了句: </p>
<p>「你头发能不能焗(染)一下啊」。 </p>
<p>赵本山则一脸嫌弃地说: </p>
<p>「焗它干啥,你能不能踩高跷来吧我就问你,长啥样就啥样,还现贴啊。」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38283178793225cb8275a82f.jpeg" height="1019" width="578" /></p>
<p>短短几分钟,不禁让人回到过去看春晚小品的快乐。 </p>
<p>这场面任谁看了都得忍不住说一句: </p>
<p>这不比春晚好看? </p>
<p>可见,小品的舞台,不仅仅限于春晚。 </p>
<p>而小品的形式,也函待进一步创新。 </p>
<p>实际上,近几年的小品中也有个别佳作。 </p>
<p>比如,被称作让沈腾走向巅峰的《智斗小偷》。 </p>
<p>以致敬卓别林的形式,大胆删掉了所有台词,还原默片时代的喜剧风格。 </p>
<p>笑点,来自夸张的肢体语言。 </p>
<p>泪点,源于质朴的冷暖人情。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9822b1fbcdef9d4e514a6c9a.gif" height="321" width="562" /></p>
<p>当冷漠的乘客们下车,小偷却给沈腾包扎时,故事来到了最高潮。 </p>
<p>最后,他以一个令人心酸的眼神望向观众席结束。 </p>
<p>尽管放弃了语言的包袱,但依然少不了欢乐与深思。 </p>
<p>不愧是一场独具创新的致敬。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199d08d6f70eef50cd8dcfda.jpeg" height="479" width="720" /></p>
<p>沈腾用默片讲了人性,而贾玲则用穿越讲了亲情。 </p>
<p>《你好,李焕英》无疑是近年来最催泪的小品之一。 </p>
<p>讲穿越,那笑点就集中在身份的错置上。 </p>
<p>说亲情,那泪点就展现在家庭的温馨上。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b1cb0c606a18ddcc2f7838ab.gif" height="259" width="562" /></p>
<p>虽是喜剧,但因为是贾玲的内心表白而「过于走心」。 </p>
<p>这便让大家在欢笑之余心情沉重。 </p>
<p>虽然当时也有人吐槽「煽情」,但也正因如此《你好,李焕英》没有成为一笑而过的作品。 </p>
<p>小品不「小」,至大无穷。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cee1b794bb1e16bb6472aafc.jpeg" height="988" width="1080" /></p>
<p>好笑,是小品的基础,但从不是全部。 </p>
<p>在小品最初的定义中,有一句「雅俗共赏」。 </p>
<p>即,用诙谐的方式讲出一定的哲理。 </p>
<p>所以,最好的喜剧,往往免不了「喜头悲尾」。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7cd986083002a46d352769b0.jpeg" height="494" width="640" /></p>
<p>但这并不意味着,喜剧就一定要以悲结尾。 </p>
<p>用这样的思路做喜剧是极其僵化的,不可取的。 </p>
<p>很容易导致,丢失了喜剧的基础——「笑」,而一味追求刻意的煽情。 </p>
<p>这更像是一种取巧。 </p>
<p>好的喜剧从不这么做。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e490cee1c1ef85f49a8715ae.jpeg" height="674" width="1080" /></p>
<p>就拿最经典的《甲方乙方》来说。 </p>
<p>作为国内第一部商业贺岁片,《甲方乙方》在笑料上是十分足的。 </p>
<p>片中「好梦一日游」公司带来的身份置换就自带笑点。 </p>
<p>富翁想体验贫穷,吃光了一村子的鸡。 </p>
<p>小平民想做巴顿将军,美国警察喊出了「首长好」。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e927cdc527d05e911eb98198.jpeg" height="403" width="729" /></p>
<p>诸多笑料堆砌而成的影片,至今在豆瓣上仍保持着8.4的高分。 </p>
<p>因为这么个讲圆梦的故事,非常契合那个理想主义兴盛的年代。 </p>
<p>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欲望,葛优便要给大家圆梦的机会。 </p>
<p>但不切实际的梦,终究只是黄粱一梦。 </p>
<p>回到现实,面对一件件事与愿违的瞬间,人们才幡然醒悟生命的真谛。 </p>
<p>《甲方乙方》虽为喜剧,但我相信,看哭的人也不少。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5df86cfb055d740f62a61b6e.jpeg" height="608" width="1080" /></p>
<p>在从业者眼中,喜剧向来是创作难度最高的一种类型。 </p>
<p>如果只考虑让大家笑,很容易走到一个死胡同——三俗。 </p>
<p>又或者反复照搬经典,无脑堆砌,落入低级。 </p>
<p>好的喜剧,总得看遍世间百态,尝尽人心冷暖。 </p>
<p>就像宁财神在写《武林外传》。 </p>
<p>这样一个充满笑料的武林,却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 </p>
<p>表面顽皮不正经,其实处处饱含深意。 </p>
<p>大笑之余,没有人能抗拒这样的价值输出。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a121010f4737a13b8df5e1fe.jpeg" height="504" width="546" /></p>
<p>「鸡汤达人」佟掌柜 </p>
<p>做喜剧也有点像做人。 </p>
<p>倘若只会插科打诨,那是不正经。 </p>
<p>搞笑之余参透人生,这是有魅力。 </p>
<p>今天这个时代,娱乐越来越容易。 </p>
<p>做喜剧,却越来越难了。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f8ee9ea58cf6adcab0f078b8.jpeg" height="316" width="572" /></p>
<p>我们都很怀念那个小品的黄金时代。 </p>
<p>但同时,我们也更期待—— </p>
<p>新的喜剧浪潮,再次来临。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16/b6cb6460467045f5c84a9aa2.gif" height="260" width="600" /></p>
<p>全文完。 </p>
<p>原标题:《这「过气顶流」,戳中了国产喜剧的痛》 </p>
<p>阅读原文<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