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从不,很少,有时,总是》领跑独立精神奖提名</p>
<p>当地时间1月26日,第36届美国电影独立精神奖(Film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的提名名单揭晓。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获得最多提名的不是今年颁奖季的最大热门《无依之地》,而是《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27/2f48c6f44f91066dd2e6e385.jpeg" /></p>
<p>《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海报</p>
<p>由伊丽莎·希特曼(Eliza Hittman)执导、聚焦堕胎与人权议题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七项提名。屈居其后的是美籍韩裔李·伊萨克·郑(Lee Isaac Chung)执导的关于韩国移民家庭的《米纳里》,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双提名)在内的六项提名。赵婷的《无依之地》获得五项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与根据舞台剧改编的《蓝调天后》打个平手。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27/9ac6c6ac6fdd7fb511ffa0e9.jpeg" /></p>
<p>《无依之地》海报</p>
<p>近年来,好莱坞一直不遗余力倡导多元化,各大电影奖项的提名与归属也是被审视的焦点之一。而从本届独立精神奖的提名来看,可以说是将这一主张贯彻得最为彻底的一次:所有的提名者来自22个国家,女性占比达到42%,BIPOC人群(黑人、原住民、非白种人)占比达37%。在导演、编剧、演员这三个重要奖项类别中,BIPOC人群的占比甚至高达69%。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佳导演”五位入围者中,没有一位白人男性,女性占据四席,剩下一位是亚裔男性。 </p>
<p>由于独立精神奖旨在鼓励好莱坞的独立电影制作,因此有资格入选的影片的制作成本不得高于2250万美元,这也导致今年颁奖季的部分热门作品榜上无名,比如《世界新闻》《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誓血五人组》等。 </p>
<p>另一方面,今年独立精神奖首度增设电视类奖项,不过独立精神奖的主席约翰·沃什(John Walsh)也承认这一举措还在试水中,因为时至今日,电视与电影的分野其实相当模糊。比如,史蒂夫·麦奎因执导的《小斧子》(Small Axe)五部曲今年就被归入了电视类,而不是分部入选电影类。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27/0be19ed8307eadbb3c0df7b3.jpeg" /></p>
<p>《小斧子》海报</p>
<p>由于美国的多数影院在2020年无法正常开门迎客,不少新片都推迟了上映日期,抑或转战流媒体平台。因此,电影公司方面,Netflix不出意外成了今年独立精神奖的最大赢家,获得16个提名。排在其后的是获得10个提名的焦点影业、9个提名的A24、7个提名的HBO电视网。 </p>
<p>按照往年惯例,独立精神奖应该在奥斯卡颁奖礼的前一天于洛杉矶县的圣塔莫尼卡举办。今年因应疫情,奥斯卡颁奖礼大幅延后至4月25日举办,第36届独立精神奖也改为比奥斯卡颁奖礼提前三天,即4月22日以通报的形式揭晓,并在AMC+流媒体平台实时播出。 </p>
<p>至于独立精神奖作为奥斯卡风向标的准确度,由于其入围作品的性质,起伏性相当大。近十年来,两个奖项的“最佳影片”有五度重合(《艺术家》《为奴十二年》《鸟人》《聚焦》《月光男孩》)。不过,去年独立精神奖的最佳影片得主《别告诉她》连一个奥斯卡提名都没拿到。 </p>
<p>【主要奖项提名名单】 </p>
<p><strong>电影类</strong></p>
<p>最佳影片: </p>
<p>《第一头牛》 </p>
<p>《蓝调天后》 </p>
<p>《米纳里》 </p>
<p>《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p>
<p>《无依之地》 </p>
<p>最佳导演: </p>
<p>李·伊萨克·郑 《米纳里》 </p>
<p>埃默拉尔德·芬内尔 《前程似锦的女人》 </p>
<p>伊丽莎·希特曼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p>
<p>凯莉·莱卡特 《第一头牛》 </p>
<p>赵婷 《无依之地》 </p>
<p>最佳男主角: </p>
<p>里兹·阿迈德 《金属之声》 </p>
<p>查德维克·博斯曼 《蓝调天后》 </p>
<p>阿达什·古拉夫 《白虎》 </p>
<p>罗布·摩根 《公牛犹斗》 </p>
<p>史蒂文·元 《米纳里》 </p>
<p>最佳女主角: </p>
<p>妮可·贝哈瑞 《朱尼滕小姐》 </p>
<p>维奥拉·戴维斯 《蓝调天后》 </p>
<p>茜德尼·弗拉尼根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p>
<p>朱莉娅·加纳 《助理》 </p>
<p>弗朗西斯·麦克道曼 《无依之地》 </p>
<p>凯瑞·穆里根 《前程似锦的女人》 </p>
<p>最佳男配角: </p>
<p>科尔曼·多明戈 《蓝调天后》 </p>
<p>奥赖恩·李 《第一头牛》 </p>
<p>保罗·拉西 《金属之声》 </p>
<p>格林·特鲁曼 《蓝调天后》 </p>
<p>本尼迪克特·王 《九天》 </p>
<p>最佳女配角: </p>
<p>亚历克西斯·奇卡兹 《朱尼滕小姐》 </p>
<p>韩艺璃 《米纳里》 </p>
<p>维勒莉·玛哈菲 《法式出口》 </p>
<p>塔莉娅·莱德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p>
<p>尹汝贞 《米纳里》 </p>
<p>最佳剧本: </p>
<p>《不良教育》 </p>
<p>《米纳里》 </p>
<p>《真心半解》 </p>
<p>《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p>
<p>《前程似锦的女人》 </p>
<p>最佳剪辑: </p>
<p>《我随身携带你》 </p>
<p>《隐形人》 </p>
<p>《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p>
<p>《无依之地》 </p>
<p>《残留》 </p>
<p>最佳摄影: </p>
<p>《助理》 </p>
<p>《公牛犹斗》 </p>
<p>《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p>
<p>《无依之地》 </p>
<p>《明日赴死》 </p>
<p>最佳纪录片: </p>
<p>《集体》 </p>
<p>《残疾营地》 </p>
<p>《迪克·约翰逊的去世》 </p>
<p>《名侦探赛大爷》 </p>
<p>《时间》 </p>
<p>最佳处女作: </p>
<p>《我随身携带你》 </p>
<p>《女人四十玩说唱》 </p>
<p>《朱尼滕小姐》 </p>
<p>《九天》 </p>
<p>《金属之声》 </p>
<p>最佳编剧处女作: </p>
<p>《助理》 </p>
<p>《量子革命》 </p>
<p>《朱尼滕小姐》 </p>
<p>《棕榈泉》 </p>
<p>《直弯爱侣》 </p>
<p>最佳国际影片: </p>
<p>《巴克劳》 </p>
<p>《学徒》 </p>
<p>《国王之夜》 </p>
<p>《未知时间的爱》 </p>
<p>《艾达怎么了》 </p>
<p>约翰·卡萨维蒂斯奖: </p>
<p>《杀死两个恋人》 </p>
<p>《不可见的传奇》 </p>
<p>《自由的语言》 </p>
<p>《残留》 </p>
<p>《圣·弗朗西斯》 </p>
<p>罗伯特·奥特曼奖: </p>
<p>《迈阿密的一夜》 </p>
<p><strong>电视类</strong></p>
<p>最佳新创无剧本或纪实剧集: </p>
<p>《亚特兰大失踪谋杀案:消失的孩子》 </p>
<p>《真实的城市》 </p>
<p>《移民国度》 </p>
<p>《恋爱欺诈》 </p>
<p>《我们来了》 </p>
<p>最佳新创虚构剧集: </p>
<p>《我可以毁掉你》 </p>
<p>《小美国》 </p>
<p>《小斧子》 </p>
<p>《教师情事》 </p>
<p>《离经叛道》 </p>
<p>虚构剧集最佳女演员: </p>
<p>艾丽·范宁 《凯瑟琳大帝》 </p>
<p>希拉·哈斯 《离经叛道》 </p>
<p>艾比·麦肯尼 《正在进行》 </p>
<p>麦特里伊·拉玛克里斯南 《好想做一次》 </p>
<p>乔丹·克里斯汀·西蒙 《本色》 </p>
<p>虚构剧集最佳男演员: </p>
<p>亚当·阿里 《小美国》 </p>
<p>尼科·安南 《脱衣舞俱乐部》 </p>
<p>康菲德斯 《小美国》 </p>
<p>阿米特·拉哈夫 《离经叛道》 </p>
<p>哈罗德·托雷斯 《零零零》 </p>
<p>虚构剧集最佳群戏: </p>
<p>《我可以毁掉你》 </p>
<p>(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