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知乎答案奇遇夜:「情景式」是社区晚会的新玩法</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31/26397d5b6c5cb5e9cb603d06.jpeg" max-width="600" /></p>
<blockquote class="ql-align-justify">
问题、答案、好奇、脑洞......这些都是属于知乎的气质。晚会的形式更好地承载了社区在当下寻求扩圈、实现“从1到N”目标的一环。
</blockquote>
<p><strong>作者 | 西西</strong></p>
<p>“展堂和湘玉的孩子会不会有口音?玉皇大帝是住在平流层还是对流层?猫究竟是固体还是液体?” 在融入了知乎梗和脑洞题的音乐剧《有问题》中,郑云龙第一个走上了知乎十周年晚会《答案奇遇夜》的舞台。</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31/0e0324075cb68e767fe0a05c.jpeg" max-width="600" /></p>
<p>社区晚会在近一两年内兴起,并找到独特叙事。与传统卫视晚会不同,社区晚会以自家平台的内容以及用户间相类似的气质为基础,打造共同的“情感氛围”比选择更火的明星重要。</p>
<p>2021年,正值知乎成立十周年。过去的时间里,由“谢邀”、“什么体验”,到“细思极恐”,知乎以“一问多答”的模式建立起了以梗为原点的讨论环境,同时吸引了圈层用户的留存。</p>
<p>二创、视频、直播和知识服务等或广泛或垂直的内容开发,更近一步拓宽了知乎作为知识社区的边界,也为知乎聚集了愈来愈多稳定的答主——属于知乎的KOL。</p>
<p>十年前,知乎平台的第一个问题“诞生”:如何使用知乎?如今,知乎的slogan升级为“有问题,就会有答案”——知乎上的总问题数已超过4400万条,总回答数超过2.4亿条。每天,会有2000多万条创作和互动在这一平台上发生。</p>
<p>问题、答案、好奇、脑洞......这些都是属于知乎的气质。晚会的形式更好地承载了社区在当下寻求扩圈、实现“从1到N”目标的一环。</p>
<p>正如《答案奇遇夜》所展现,知乎将站内科学、影视、音乐、历史、国风和魔幻等等知识,通过拆解融合,转化为兼具信息价值和高观赏性的舞台表演,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都有被看到的可能。</p>
<p>晚会中半,吴彤登上舞台与欧阳娜娜演奏《彤笙彤语》。他拿起笙的那一刻,正解答了“华语歌坛有哪些被低估或埋没的歌手”这一知乎高亮问题。</p>
<h1><strong>01 | “谢邀”——梗是流行的喜剧</strong></h1>
<p>梗是流行文化,也是时代符号。</p>
<p>过去十年间,知乎从邀请制度的小众社区起步,问答是其最核心的形式。不断上涨的问答数“催生”了“梗”在这里的诞生。</p>
<p>2021年到来之际,知乎官方总结了十大知乎梗、十大故事、十大脑洞和十大领域内容,它们分别代表了一段时期内大众关注的事件或在其背后可被讨论的热点。其中,“谢邀”、“以上”、“小透明”和“如何评价”等等词语已成为流行,在大众语境中被充分使用。</p>
<p>而晚会也巧妙利用了这一点来增强用户对社区的认同和感知。比如,《谢邀》环节的设置,正展现了知乎答主的专业知识和机制“脑洞”。</p>
<p>由“梗”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用户聚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知乎社区文化丰富的基础。而充分的“氛围”正是社区举办晚会的最必要条件之一。</p>
<p>在晚会现场,五条人乐队和知乎答主共同演绎了歌曲《问题出现我会回答大家》——这是知乎十年沉淀得来的基础,也是知乎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特质——“有问题,就会有答案”。</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31/400ed126da1ebc3f65e4d14f.jpeg" max-width="600" /></p>
<p>讨论在回答以上,进一步地主导了知乎的氛围和属性。</p>
<p>“给你10亿美元,但会有一只蜗牛永远追杀你,你干不干?”“如果吃一小勺太阳会如何”“假如神话传说都是真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些讨论看似“脑洞大开”,但却持续激发出用户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p>
<p>知乎十年,除过不断产出的“梗”,社区也在做更多内容向的尝试。问答、热榜、视频、直播、知识服务等多元化场景和媒介形式都可以罗列在内。</p>
<p>比如,知乎为用户提供了充足的二创土壤。《甄嬛传》这类经典影视剧作品都激发了用户对古装题材小说的撰写。同时,“如果你是安陵容,如何转败为胜”这一问题也被高频次地讨论。知乎还为此举办过一次名为“甄嬛宇宙开发计划”的活动,邀请用户加入有关甄嬛传的二次创作。</p>
<p>晚会节目《甄嬛传番外之安陵容重生》也是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诞生”于社区内的“生存三招”,帮助安陵容改变人生。安陵容扮演者陶昕然在现场表示,“世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有人为你花时间,就像知乎的答主们,用心血和创想,给予了安陵容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p>
<p>《哈利波特》也成为十周年晚会的主角。德云社“云鹤九霄”四科代表烧饼、孟鹤堂、周九良和郭霄汉,为观众上演了情景剧《如果德云社是魔法学校》。实际上,在这背后,是《哈利波特》在知乎站内居高不下的热度和讨论度,比如,“如果霍格沃茨的校长是郭德纲会怎么样”虽然令人捧腹,但也融合了用户的巧思。</p>
<p>对于社区来说,自上而下地感知用户是“答案奇遇夜”推出的原动力。只有让好的内容在社区内形成循环,用户才可以更长久地留存。</p>
<h1><strong>02 | 有问题,上知乎奇遇答案</strong></h1>
<p>作为情景式剧场晚会,知乎要将社区内特色的脑洞知识、有趣见解转化为舞台表演,从而以打破常规晚会的表现形式。</p>
<p>脑洞知识、有趣见解被转化为舞台表演。常规的晚会形式被进一步打破——多元、生动是调性,也是具体落实的方法。</p>
<p>“九亿少女的梦”林更新与“人皇”sky用场景化演绎打开《游戏编年史》,从《俄罗斯方块》到《魂斗罗》,从《拳皇》到《星际争霸》、《英雄联盟》的游戏时空之旅就此展开。</p>
<p>演员李光洁则将视角放至科幻电影,以《漫游者》的舞台从灾难科幻、探索科幻、畅想科幻三个方向,思考讲述“想象力”的作用。同时,科幻也是知乎的“硬核领域”,进一步说明了“问题-答案”在知乎的惯用性和重要性。</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31/44993bb335ea98cd5400ae0a.jpeg" max-width="600" /></p>
<p>而吴彤节目来源于“华语歌坛有哪些被低估或埋没的歌手”;侯乐天节目来源于“乐器界的鄙视链是怎样的”;文松节目来源于“什么东西能让你在古代混得如鱼得水”。</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31/981cadd69eb839104b9e7db0.jpeg" max-width="600" /></p>
<p>在这背后,是社区对内稳固用户,对外“破圈”的需求。比如,“知乎宇宙”是知乎曾发起的专题,其中包括761个问题,已拥有全网热度与知名度,而这些也成为了“答案奇遇夜”的节目来源。由知乎答主、彩虹合唱团共同演绎的《吃一勺》的灵感也是源于“知乎宇宙”系列的经典之问:如果吃一勺X会怎样?</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31/632b2e63df4456029aa313fb.jpeg" max-width="600" /></p>
<p>更为重要的是,知乎也在打造一批内容社区必不可少的KOL。他们代表了社区的文化属性,出现在晚会中,既满足了既有用户的观看体验,也带来了“破圈”的机会——属于知乎的有趣的讨论,在晚会上得以被进一步放大。</p>
<p>可以说,“答案奇遇夜”作为一场刷新想象的情景式剧场晚会,通过全新的创意概念诠释“有问题,就会有答案”,让表达更加立体、让想象更为多元、让知识更加生动。晚会融合了普通演讲所具有的信息价值和创意舞台所具备的高观赏性,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都有被看到和传播的可能,从而为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所喜爱,实现知识的破圈传播。<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