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百万候鸟大军缘何偏爱“经停”吉林?

   日期:2021-11-21 10:40:52     浏览:21    评论:0    

深秋时节,在中俄交界的珲春敬信湿地,十万多只白额雁、豆雁等候鸟翔集。它们成群结队在湿地活动,上演一幕幕“鸟浪”奇观。

位于中国东北中部的吉林省,地跨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绥芬河五大水系,湿地面积超过170万公顷,从东到西都有湿地分布,为候鸟歇脚提供了必要的食物和空间。

2021年秋,在波罗湖栖息的白头鹤。 赵冷冰 摄2021年秋,在波罗湖栖息的白头鹤。 赵冷冰 摄

湿地的秋天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候鸟大军的到来,如同跳动的音符,拨乱湿地寂寥的天空。这支大军主要由雁类组成,其间夹杂着白鹭、灰鹭、海鸥、鸭类及虎头海雕等。

敬信湿地位于吉林省东北角,是西伯利亚候鸟进入中国后停歇的第一站。多年来,候鸟迁徙成为当地的一张“生态名片”,吸引中国各地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当然,敬信湿地也有不堪回首的过去。据当地老者回忆,大约在20年前,这里捕杀候鸟、耕地侵占湿地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渐渐地到这里歇脚的候鸟也慢慢变少了。

长白山森工集团新闻中心副主任李军俊大概是最早一批到敬信湿地拍摄候鸟的人。过去15年里,他不辞辛劳地扛着重重的设备为候鸟留下珍贵影像,此间变化他深有体会。

2021年秋,在莫莫格湿地栖息的白鹤。 赵冷冰 摄2021年秋,在莫莫格湿地栖息的白鹤。 赵冷冰 摄

按李军俊的理解,敬信湿地的自然条件很好,植物及鱼虾贝类十分丰富,周边有森林护绕,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只要减少人为干预,加大打击非法盗猎的力度,候鸟自然就会回来。

据珲春官方考证,目前,敬信湿地有丹顶鹤、白枕鹤、白尾海雕、虎头海雕等近10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灰鹤、白额雁等3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东部候鸟迁徙迎来高峰,中西部地区却已进入尾声。这是由于前些天吉林省中西部出现暴雪、大暴雪天气,候鸟迁离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

位于吉林省中部的吉林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鹤、鹳类等东北亚珍稀濒危鸟类的迁徙地。由于气候原因,这里曾长期被干旱困扰,直到2018年,吉林省通过河湖连通工程向波罗湖生态补水8000多万立方米。

2021年秋,在莫莫格湿地栖息的白鹤。 潘晟昱 摄2021年秋,在莫莫格湿地栖息的白鹤。 潘晟昱 摄

近三年来,在波罗湖迁徙停歇的鸟类逐年递增,2020年峰值近30万只。该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成林表示,生态补水拯救了这片湿地,是候鸟归来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为提升保护能力,该保护区新建了4处保护站、2处科研监测站和40多公里生态围栏。此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也解决了保护区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比如迁出养殖场等。

王成林介绍,目前,该保护区有白头鹤、东方白鹳、白枕鹤、白鹤、丹顶鹤5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其中,白头鹤数量最多,有2000多只。

河湖连通工程肇始于拯救吉林西部日渐脆弱的生态。镇赉莫莫格湿地本是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但到了20世纪初,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湿地功能退化,能观测到的白鹤数量仅为200只左右。

河湖连通工程以吉林省西部原有大型水利工程为“主动脉”,疏通了湖泡间的“毛细血管”,把汛期洪水、雨水和过境水引入区域内的203个湖泡、湿地,形成河湖互济的大水网。

正是这项工程将莫莫格湿地的面积从不足3万公顷恢复到8万公顷。每年春秋两季,莫莫格湿地都有数十万只候鸟觅食,这里也因此被称为候鸟迁徙的“五星级驿站”。

为了更科学地开展保护工作,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白城护飞队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通过环志等手段对候鸟的栖息规律、环境因子、停歇动态、种群数量等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常委、吉林白城护飞队队长潘晟昱介绍,目前,莫莫格湿地拥有鸟类17目55科298种,世界极危物种白鹤九成以上经此迁徙,极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保护极危、濒危野生动物中的重要地位。

深秋时节,在中俄交界的珲春敬信湿地,十万多只白额雁、豆雁等候鸟翔集。它们成群结队在湿地活动,上演一幕幕“鸟浪”奇观。

位于中国东北中部的吉林省,地跨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绥芬河五大水系,湿地面积超过170万公顷,从东到西都有湿地分布,为候鸟歇脚提供了必要的食物和空间。

2021年秋,在波罗湖栖息的白头鹤。 赵冷冰 摄2021年秋,在波罗湖栖息的白头鹤。 赵冷冰 摄

湿地的秋天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候鸟大军的到来,如同跳动的音符,拨乱湿地寂寥的天空。这支大军主要由雁类组成,其间夹杂着白鹭、灰鹭、海鸥、鸭类及虎头海雕等。

敬信湿地位于吉林省东北角,是西伯利亚候鸟进入中国后停歇的第一站。多年来,候鸟迁徙成为当地的一张“生态名片”,吸引中国各地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当然,敬信湿地也有不堪回首的过去。据当地老者回忆,大约在20年前,这里捕杀候鸟、耕地侵占湿地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渐渐地到这里歇脚的候鸟也慢慢变少了。

长白山森工集团新闻中心副主任李军俊大概是最早一批到敬信湿地拍摄候鸟的人。过去15年里,他不辞辛劳地扛着重重的设备为候鸟留下珍贵影像,此间变化他深有体会。

2021年秋,在莫莫格湿地栖息的白鹤。 赵冷冰 摄2021年秋,在莫莫格湿地栖息的白鹤。 赵冷冰 摄

按李军俊的理解,敬信湿地的自然条件很好,植物及鱼虾贝类十分丰富,周边有森林护绕,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只要减少人为干预,加大打击非法盗猎的力度,候鸟自然就会回来。

据珲春官方考证,目前,敬信湿地有丹顶鹤、白枕鹤、白尾海雕、虎头海雕等近10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灰鹤、白额雁等3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东部候鸟迁徙迎来高峰,中西部地区却已进入尾声。这是由于前些天吉林省中西部出现暴雪、大暴雪天气,候鸟迁离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

位于吉林省中部的吉林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鹤、鹳类等东北亚珍稀濒危鸟类的迁徙地。由于气候原因,这里曾长期被干旱困扰,直到2018年,吉林省通过河湖连通工程向波罗湖生态补水8000多万立方米。

2021年秋,在莫莫格湿地栖息的白鹤。 潘晟昱 摄2021年秋,在莫莫格湿地栖息的白鹤。 潘晟昱 摄

近三年来,在波罗湖迁徙停歇的鸟类逐年递增,2020年峰值近30万只。该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成林表示,生态补水拯救了这片湿地,是候鸟归来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为提升保护能力,该保护区新建了4处保护站、2处科研监测站和40多公里生态围栏。此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也解决了保护区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比如迁出养殖场等。

王成林介绍,目前,该保护区有白头鹤、东方白鹳、白枕鹤、白鹤、丹顶鹤5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其中,白头鹤数量最多,有2000多只。

河湖连通工程肇始于拯救吉林西部日渐脆弱的生态。镇赉莫莫格湿地本是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但到了20世纪初,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湿地功能退化,能观测到的白鹤数量仅为200只左右。

河湖连通工程以吉林省西部原有大型水利工程为“主动脉”,疏通了湖泡间的“毛细血管”,把汛期洪水、雨水和过境水引入区域内的203个湖泡、湿地,形成河湖互济的大水网。

正是这项工程将莫莫格湿地的面积从不足3万公顷恢复到8万公顷。每年春秋两季,莫莫格湿地都有数十万只候鸟觅食,这里也因此被称为候鸟迁徙的“五星级驿站”。

为了更科学地开展保护工作,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白城护飞队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通过环志等手段对候鸟的栖息规律、环境因子、停歇动态、种群数量等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常委、吉林白城护飞队队长潘晟昱介绍,目前,莫莫格湿地拥有鸟类17目55科298种,世界极危物种白鹤九成以上经此迁徙,极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保护极危、濒危野生动物中的重要地位。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