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超12亿人完成疫苗全程接种 疫情防控是时候放松了吗?

   日期:2022-01-23 09:50:54     浏览:4    评论:0    

截至1月21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9亿6067.5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亿2445万人。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就未来防控力度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进行回应。

新冠变异仍具高度不确定性 现有防控策略仍是最优选

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截至1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9亿6067.5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亿2445万人。

此前,曾有专业分析称,疫苗接种达到一定水平后,群体免疫建立,就具备打开国门的可能性。发布会上也有记者提问,随着疫苗接种比例提高,是否可以不再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回应,当前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急性期,未来疫情的发展方向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奥密克戎变异株逐渐成为全球的主要流行株,它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影响也比较大,但科学上对它的危害性,包括针对不同人群的致病能力、致病后导致的可能的后遗症等,都还不是很清楚。目前人群新冠疫苗接种也还没有达到足以建立坚固的免疫屏障的程度,过早仓促放松防控,极易丧失我国前期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多国防控实践也证明,过早解封容易导致疫情反弹、重症和死亡增加等后果。

梁万年称,坚持当前防控策略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群的感染,减少重症和减少死亡;可以避免因发病导致的医疗资源的挤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就医需求;可以最大限度缩小疫情的影响区域,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在上周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奥密克戎可能不是最后一个变异株,在未来朝什么方向变异,仍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现阶段而言,维持现行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是当前疫情防控的最佳选择。

防疫造成生活不便 如何破解?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不少疫情发生地网友反映,严格的防疫措施给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应当如何解决。

1月22日,北京海淀,防疫志愿者在清点、搬运便民防疫物资。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梁万年表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如何做好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统筹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对各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精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精准查明疫情的来龙去脉,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流行病学调查得越精准、越细致越好,可以为以后的防控措施的组合和实施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其次,精准划定密切接触者,并且管理好可能的受感染者或可能的传染者;精准划定管控范围,最大限度地避免“一刀切”。

此外,要精准保障人民的生活、就医等日常需求;精准开展临床救治,实施“一人一策”。并落实“四方责任”,坚持“四早”原则,快速发现与控制疫情。

他表示,上述方面实现精准,进行有效组合,就能很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防控对正常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截至1月21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9亿6067.5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亿2445万人。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就未来防控力度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进行回应。

新冠变异仍具高度不确定性 现有防控策略仍是最优选

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截至1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9亿6067.5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亿2445万人。

此前,曾有专业分析称,疫苗接种达到一定水平后,群体免疫建立,就具备打开国门的可能性。发布会上也有记者提问,随着疫苗接种比例提高,是否可以不再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回应,当前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急性期,未来疫情的发展方向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奥密克戎变异株逐渐成为全球的主要流行株,它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影响也比较大,但科学上对它的危害性,包括针对不同人群的致病能力、致病后导致的可能的后遗症等,都还不是很清楚。目前人群新冠疫苗接种也还没有达到足以建立坚固的免疫屏障的程度,过早仓促放松防控,极易丧失我国前期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多国防控实践也证明,过早解封容易导致疫情反弹、重症和死亡增加等后果。

梁万年称,坚持当前防控策略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群的感染,减少重症和减少死亡;可以避免因发病导致的医疗资源的挤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就医需求;可以最大限度缩小疫情的影响区域,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在上周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奥密克戎可能不是最后一个变异株,在未来朝什么方向变异,仍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现阶段而言,维持现行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是当前疫情防控的最佳选择。

防疫造成生活不便 如何破解?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不少疫情发生地网友反映,严格的防疫措施给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应当如何解决。

1月22日,北京海淀,防疫志愿者在清点、搬运便民防疫物资。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梁万年表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如何做好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统筹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对各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精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精准查明疫情的来龙去脉,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流行病学调查得越精准、越细致越好,可以为以后的防控措施的组合和实施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其次,精准划定密切接触者,并且管理好可能的受感染者或可能的传染者;精准划定管控范围,最大限度地避免“一刀切”。

此外,要精准保障人民的生活、就医等日常需求;精准开展临床救治,实施“一人一策”。并落实“四方责任”,坚持“四早”原则,快速发现与控制疫情。

他表示,上述方面实现精准,进行有效组合,就能很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防控对正常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