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有句诗:“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影子,必然驮住了无数日落。”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大内科主任孙铁英,就是那个为无数个患者“升起月亮”的人。
孙铁英是一名有着38年呼吸科临床经验的专家,同时也是一名抗击疫情的“老兵”。2003年的非典,2019年的鼠疫,2020年年初武汉发生新冠疫情时,她都披挂上阵,奋不顾身站在了抗疫一线,为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作出了贡献。
孙铁英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长期从事呼吸病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作为前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副组长,她积极参与国家防治SRAS和流感工作,与WHO流感专家一同参加对SRAS的督查和救治,还参加了中国流感大流行防治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白皮书”的编制。在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期间,孙铁英还组织编写了《呼吸内科学高级教程》《现代呼吸病学》《结节病》《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基本标准》《临床路径》,参加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等有关呼吸疾病行业标准、指南、规范、基本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等的制定工作。
“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全力救治生命,这是国家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回忆起2020年在湖北武汉抗疫的日子,孙铁英说,“战疫时刻,我们就是白衣战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时年61岁的孙铁英主动请战。“作为一名医务老兵,国家有难了,我必须冲在一线,这是医生的天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女儿远在国外,尽管放心不下独自在家的先生,但她还是主动请缨。集合了一支由呼吸科、心脏科、急诊科、消化科、护理部等13个科室优秀人才组成的队伍,带着呼吸机、B超仪等救治病人需要的先进设备,孙铁英和同事们一同出发了。
“国家有难了,你得去。我虽然很需要你,但有更多人需要你救治。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上飞机前,她收到先生的信息。那一刻,一向坚强的孙铁英落泪了。
此后整整两个月,她都在战疫一线最危险的重症病房抢救病患。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就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座11层(东区)重症病房。病房一共50张病床,24小时内就收满了病人,全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从2月7日到4月7日,孙铁英和同事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投入到紧张的生命之战。
抗疫期间,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收治的100例危重症病人,大多是罹患多种严重基础病的中老年人。作为北京医院赴湖北医疗队专家组顾问和首席专家、国家援鄂医疗队危重症专家,孙铁英和团队一起进行科学救治,大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圆满完成此次抗疫期间的救治任务。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医务工作者,孙铁英觉得自己没有愧对祖国的信任和白衣天使的使命担当。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以降低重大慢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为核心目标,推进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有效控制慢病疾病负担增长,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孙铁英深感,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刻,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医务工作者同样义不容辞。
展望新征程,今年63岁、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的孙铁英,充满了豪情和自信。她就像一颗温暖的种子,疗愈病痛,拯救生命,用向上的力量,照亮了更多人的人生。
余秀华有句诗:“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影子,必然驮住了无数日落。”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大内科主任孙铁英,就是那个为无数个患者“升起月亮”的人。
孙铁英是一名有着38年呼吸科临床经验的专家,同时也是一名抗击疫情的“老兵”。2003年的非典,2019年的鼠疫,2020年年初武汉发生新冠疫情时,她都披挂上阵,奋不顾身站在了抗疫一线,为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作出了贡献。
孙铁英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长期从事呼吸病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作为前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副组长,她积极参与国家防治SRAS和流感工作,与WHO流感专家一同参加对SRAS的督查和救治,还参加了中国流感大流行防治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白皮书”的编制。在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期间,孙铁英还组织编写了《呼吸内科学高级教程》《现代呼吸病学》《结节病》《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基本标准》《临床路径》,参加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等有关呼吸疾病行业标准、指南、规范、基本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等的制定工作。
“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全力救治生命,这是国家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回忆起2020年在湖北武汉抗疫的日子,孙铁英说,“战疫时刻,我们就是白衣战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时年61岁的孙铁英主动请战。“作为一名医务老兵,国家有难了,我必须冲在一线,这是医生的天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女儿远在国外,尽管放心不下独自在家的先生,但她还是主动请缨。集合了一支由呼吸科、心脏科、急诊科、消化科、护理部等13个科室优秀人才组成的队伍,带着呼吸机、B超仪等救治病人需要的先进设备,孙铁英和同事们一同出发了。
“国家有难了,你得去。我虽然很需要你,但有更多人需要你救治。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上飞机前,她收到先生的信息。那一刻,一向坚强的孙铁英落泪了。
此后整整两个月,她都在战疫一线最危险的重症病房抢救病患。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就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座11层(东区)重症病房。病房一共50张病床,24小时内就收满了病人,全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从2月7日到4月7日,孙铁英和同事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投入到紧张的生命之战。
抗疫期间,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收治的100例危重症病人,大多是罹患多种严重基础病的中老年人。作为北京医院赴湖北医疗队专家组顾问和首席专家、国家援鄂医疗队危重症专家,孙铁英和团队一起进行科学救治,大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圆满完成此次抗疫期间的救治任务。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医务工作者,孙铁英觉得自己没有愧对祖国的信任和白衣天使的使命担当。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以降低重大慢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为核心目标,推进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有效控制慢病疾病负担增长,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孙铁英深感,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刻,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医务工作者同样义不容辞。
展望新征程,今年63岁、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的孙铁英,充满了豪情和自信。她就像一颗温暖的种子,疗愈病痛,拯救生命,用向上的力量,照亮了更多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