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网络中国节·清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日期:2022-04-01 22:02:46     浏览:7    评论:0    

倒下的是躯体,树起的是丰碑。

清明时节祭英烈,

今天起推出清明特别策划《声祭英烈》,

聆听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康辉、崔志刚、建楼等知名主持人

倾情献声。

一篇深情祭文就是一个英雄传奇,

让我们在声音中

缅怀英烈、寄托哀思、激励后人。

32812e5e19c9b1f267e793ebcd973a2a.jpeg

声祭英烈:李大钊

0773bd96ef002ff6eeab5bc79c602ebd.png

fc2cecf4a59390f03cfc2bf76da3c5c4.jpeg

这篇以《青春》为题的文章发表在了1916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震动全国。当时,外国列强觊觎中国,严重民族危机之下,大批中国知识分子东渡日本,希望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成果,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1913年,李大钊在朋友的帮助下赴日本东京留学,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学部。留学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

930c4a70470496e7193fa2f9b4a93850.png

李大钊指导出版的几种刊物

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中国人民介绍了什么是“十月革命”,什么是“布尔什维主义”,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青年一代。

22396e4ef4f1fd649cd43732ede9e363.jpeg

陈独秀和李大钊

作为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李大钊和陈独秀两人共同拟定了“北京市民宣言”。在散发“北京市民宣言”的时候,陈独秀不幸被捕,经过李大钊等人多方营救,在八十多天后,陈独秀被保释出狱。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出京,在路上,他们就建党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并且相约南北建党,这也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开始。

4796470968327bb238f0fddf1dd379fb.jpeg

《建党伟业》电影中的李大钊和陈独秀

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fdbdb56406636b8f7e486285f1c8aafb.jpeg

1920年3月,(左起)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四人合影

1921年3月,李大钊同志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李大钊同志为建党所作的重大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共产党”这个名称正是来自李大钊的坚持。

ea50bbe5a3a20a4da077674a873a7df0.jpeg

《建党伟业》剧照

1926年3月18日,北京5000多名学生和工人来到天安门前举行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军舰侵入大沽口、炮轰国民军,声讨英美日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会后,大家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抗议活动遭到了反动政府的残暴镇压,47名爱国师生在这次集会中死亡。

8188667834261186c994fd082066b48f.png

逮捕李大钊的通缉令

同时,请愿活动领导人被下令通缉,李大钊首当其冲,但他从未退缩。

5c63e0d3fb0c9f8bc8c209c9360fa278.jpeg

李大钊、路友于等烈士就义前留影,李大钊烈士左侧为路友于,右侧为张挹兰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被捕,入狱后他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临刑前,李大钊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

b484dbaa144847a2d6b45299c83d4f7a.jpeg

这是李大钊先生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在临刑前敌人拍下了李大钊生命的最后一刻,照片中的李大钊身穿一袭棉袍,双手微握呈拳状,双眼直视镜头、神色从容坚定,充分展现了一位革命领袖面对敌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坚贞气节。

86283ad209109fe141b784fba40ffbee.jpeg

当时报纸刊载的李大钊死讯

随后,这张照片被递交给荷兰领事,转入荷兰国家档案馆,辗转近一个世纪,直到今天,李大钊临刑前的铮铮铁骨才得以重现在公众眼前。

d9a6bc2dc0b38fd40e37b654cff714a5.jpeg

李大钊创建青春中华的理想经久不衰,如今青春已被演绎成歌,被当代青年传唱。李大钊一生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始终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生前曾撰写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99924ed72392905bd05811531865e042.jpeg

在艰难困苦的社会环境中,李大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肩担道义的崇高境界。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在呕心沥血的革命历程之中,李大钊用丹心碧血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倒下的是躯体,树起的是丰碑。

清明时节祭英烈,

今天起推出清明特别策划《声祭英烈》,

聆听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康辉、崔志刚、建楼等知名主持人

倾情献声。

一篇深情祭文就是一个英雄传奇,

让我们在声音中

缅怀英烈、寄托哀思、激励后人。

32812e5e19c9b1f267e793ebcd973a2a.jpeg

声祭英烈:李大钊

0773bd96ef002ff6eeab5bc79c602ebd.png

fc2cecf4a59390f03cfc2bf76da3c5c4.jpeg

这篇以《青春》为题的文章发表在了1916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震动全国。当时,外国列强觊觎中国,严重民族危机之下,大批中国知识分子东渡日本,希望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成果,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1913年,李大钊在朋友的帮助下赴日本东京留学,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学部。留学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

930c4a70470496e7193fa2f9b4a93850.png

李大钊指导出版的几种刊物

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中国人民介绍了什么是“十月革命”,什么是“布尔什维主义”,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青年一代。

22396e4ef4f1fd649cd43732ede9e363.jpeg

陈独秀和李大钊

作为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李大钊和陈独秀两人共同拟定了“北京市民宣言”。在散发“北京市民宣言”的时候,陈独秀不幸被捕,经过李大钊等人多方营救,在八十多天后,陈独秀被保释出狱。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出京,在路上,他们就建党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并且相约南北建党,这也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开始。

4796470968327bb238f0fddf1dd379fb.jpeg

《建党伟业》电影中的李大钊和陈独秀

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fdbdb56406636b8f7e486285f1c8aafb.jpeg

1920年3月,(左起)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四人合影

1921年3月,李大钊同志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李大钊同志为建党所作的重大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共产党”这个名称正是来自李大钊的坚持。

ea50bbe5a3a20a4da077674a873a7df0.jpeg

《建党伟业》剧照

1926年3月18日,北京5000多名学生和工人来到天安门前举行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军舰侵入大沽口、炮轰国民军,声讨英美日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会后,大家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抗议活动遭到了反动政府的残暴镇压,47名爱国师生在这次集会中死亡。

8188667834261186c994fd082066b48f.png

逮捕李大钊的通缉令

同时,请愿活动领导人被下令通缉,李大钊首当其冲,但他从未退缩。

5c63e0d3fb0c9f8bc8c209c9360fa278.jpeg

李大钊、路友于等烈士就义前留影,李大钊烈士左侧为路友于,右侧为张挹兰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被捕,入狱后他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临刑前,李大钊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

b484dbaa144847a2d6b45299c83d4f7a.jpeg

这是李大钊先生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在临刑前敌人拍下了李大钊生命的最后一刻,照片中的李大钊身穿一袭棉袍,双手微握呈拳状,双眼直视镜头、神色从容坚定,充分展现了一位革命领袖面对敌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坚贞气节。

86283ad209109fe141b784fba40ffbee.jpeg

当时报纸刊载的李大钊死讯

随后,这张照片被递交给荷兰领事,转入荷兰国家档案馆,辗转近一个世纪,直到今天,李大钊临刑前的铮铮铁骨才得以重现在公众眼前。

d9a6bc2dc0b38fd40e37b654cff714a5.jpeg

李大钊创建青春中华的理想经久不衰,如今青春已被演绎成歌,被当代青年传唱。李大钊一生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始终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生前曾撰写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99924ed72392905bd05811531865e042.jpeg

在艰难困苦的社会环境中,李大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肩担道义的崇高境界。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在呕心沥血的革命历程之中,李大钊用丹心碧血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