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航天“焊匠

   日期:2022-04-30 06:52:10     浏览:98    评论:0    

韩积冬在车间检查一款新型航天产品。 封晓东摄

左眼下一道紫红色烫伤,让记者忍不住盯着韩积冬多看了两眼。“前天焊接烫的,过两天褪一层皮就好了。”韩积冬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将伤情轻描淡写带过。

为了接受采访,韩积冬那天特意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工作服。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多年的焊接工作经历,在他身上留下了无数印记。阻燃工作服上满是直径约5毫米左右的小洞,整条手臂上都是焊接飞溅导致的烫伤。但伤痛对于他来说,似乎早已是习以为常的小事儿。

1980年,韩积冬出生在鲁班故里——山东滕州。姨父是镇上有名的焊接能手。从小,韩积冬最爱扒窗口偷看姨父干活。18岁那年,他从姨父手里接过了焊枪。

20岁,离乡进京闯荡的韩积冬成为一名“北漂”,在北京安家落户是这个青年小小的梦想。

很快,北京为这个乡村青年打开了一扇窗。2008年,中国有史以来首次举办奥运会。在首钢担任电焊工的韩积冬接到了北京奥运场馆主火炬塔的焊接任务。第一次接触到国家级重点工程,虽然心里满是渴望,但谨慎的韩积冬却没敢一口应承下来,“我先带几个人,做点实验看看行不行。”几番实验成功,他心里有底了。这活儿,能接!

32米高的主火炬塔无法搬进厂房,只能靠人工登高室外作业。为抢工期,所有工人必须24小时备战。从冬季到春季,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韩积冬带着五六名焊工,在32米的高空抵抗天寒与风雪,用一周时间完美焊接完成3000多道管状焊口。

有了这次成功的焊接经历,37岁那年,韩积冬被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为国家安全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技术航天装备的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厂,正式加入航天技能人才队伍,开启他的航天梦。

虽然已是国内出了名的“焊匠”,但初入航天领域,韩积冬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航天产品多采用铝合金、钛合金等有色金属,而他过去只接触过碳钢等较为常见的黑色金属。“很少接触到这些高大上的航天材料,更别说上手去焊了。”

卸下昔日光环,一切从零开始。韩积冬用不服输的精神和敢于琢磨的热情,攻克一个个难题。

今年3月,159厂开发一款新型航天产品,韩积冬的任务是要对其中的铝合金组件进行焊接。

焊接铝合金有什么稀奇?这可不是普通的铝合金,而是厚度只有0.25毫米的超薄铝合金。韩积冬拿出两张A4纸叠在一起,“就这么两张纸的厚度,拿手一撕,就撕开了”。

问遍全厂,这么薄的铝合金材料,谁也没见过,更别提上手焊接了。

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在大家的注视下,韩积冬拿起了焊枪。

“哇……”几秒钟后,人群一阵惊呼。焊枪温度稍微高了那么一点,超薄铝合金板直接被高温烧穿一个大洞。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有着丰富焊接经验的韩积冬清楚地知道,手中这件航天产品的组件,共有70多个焊口,即使只出现一个漏点,整个组件都只能报废,无法补救。航天产品必须一次焊接成功,追求质量“零缺陷”,不能有任何失误。

温度高了,超薄材料直接烧穿;温度低了,达不到焊接要求。焊接时间长短也有讲究,一秒、两秒、三秒……韩积冬在心中默数,反复验证焊接时长。失败、换焊接方法再尝试;再失败、再尝试。一周后,韩积冬拿出了第一件焊接完美的超薄铝合金板组件。

稳,是焊工的基本功。拿焊枪的手要稳,不稳就会焊虚。而手稳,只能靠后天勤练。没事的时候,韩积冬会在端平的胳膊上吊块砖头,锻炼手臂力量和稳定性。

如果说手稳是考验基本功,那么心稳考验的就是心理素质。一次焊接过程中,四溅的焊花顺着裤腿直接掉到了韩积冬的鞋里,剧痛从高温烫伤的脚面传来。“一道焊口,从这头焊到那头,需要3分钟。焊到一半,无论出了什么事,手下的动作都不能中断。”烫伤带来的剧痛,并未让韩积冬放下手中的焊枪,他咬着牙,愣是将整道焊口全部焊完,才查看自己的伤势,随后一瘸一拐地去医院处理伤口。如今,已是“韩师傅”的韩积冬常常这样教导自己的徒弟们。

成为航天领域的“大国焊匠”,诀窍是什么?刚刚成为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韩积冬憨厚地笑了笑:“没啥诀窍,干一行爱一行,发自内心去热爱。”

韩积冬在车间检查一款新型航天产品。 封晓东摄

左眼下一道紫红色烫伤,让记者忍不住盯着韩积冬多看了两眼。“前天焊接烫的,过两天褪一层皮就好了。”韩积冬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将伤情轻描淡写带过。

为了接受采访,韩积冬那天特意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工作服。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多年的焊接工作经历,在他身上留下了无数印记。阻燃工作服上满是直径约5毫米左右的小洞,整条手臂上都是焊接飞溅导致的烫伤。但伤痛对于他来说,似乎早已是习以为常的小事儿。

1980年,韩积冬出生在鲁班故里——山东滕州。姨父是镇上有名的焊接能手。从小,韩积冬最爱扒窗口偷看姨父干活。18岁那年,他从姨父手里接过了焊枪。

20岁,离乡进京闯荡的韩积冬成为一名“北漂”,在北京安家落户是这个青年小小的梦想。

很快,北京为这个乡村青年打开了一扇窗。2008年,中国有史以来首次举办奥运会。在首钢担任电焊工的韩积冬接到了北京奥运场馆主火炬塔的焊接任务。第一次接触到国家级重点工程,虽然心里满是渴望,但谨慎的韩积冬却没敢一口应承下来,“我先带几个人,做点实验看看行不行。”几番实验成功,他心里有底了。这活儿,能接!

32米高的主火炬塔无法搬进厂房,只能靠人工登高室外作业。为抢工期,所有工人必须24小时备战。从冬季到春季,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韩积冬带着五六名焊工,在32米的高空抵抗天寒与风雪,用一周时间完美焊接完成3000多道管状焊口。

有了这次成功的焊接经历,37岁那年,韩积冬被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为国家安全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技术航天装备的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厂,正式加入航天技能人才队伍,开启他的航天梦。

虽然已是国内出了名的“焊匠”,但初入航天领域,韩积冬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航天产品多采用铝合金、钛合金等有色金属,而他过去只接触过碳钢等较为常见的黑色金属。“很少接触到这些高大上的航天材料,更别说上手去焊了。”

卸下昔日光环,一切从零开始。韩积冬用不服输的精神和敢于琢磨的热情,攻克一个个难题。

今年3月,159厂开发一款新型航天产品,韩积冬的任务是要对其中的铝合金组件进行焊接。

焊接铝合金有什么稀奇?这可不是普通的铝合金,而是厚度只有0.25毫米的超薄铝合金。韩积冬拿出两张A4纸叠在一起,“就这么两张纸的厚度,拿手一撕,就撕开了”。

问遍全厂,这么薄的铝合金材料,谁也没见过,更别提上手焊接了。

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在大家的注视下,韩积冬拿起了焊枪。

“哇……”几秒钟后,人群一阵惊呼。焊枪温度稍微高了那么一点,超薄铝合金板直接被高温烧穿一个大洞。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有着丰富焊接经验的韩积冬清楚地知道,手中这件航天产品的组件,共有70多个焊口,即使只出现一个漏点,整个组件都只能报废,无法补救。航天产品必须一次焊接成功,追求质量“零缺陷”,不能有任何失误。

温度高了,超薄材料直接烧穿;温度低了,达不到焊接要求。焊接时间长短也有讲究,一秒、两秒、三秒……韩积冬在心中默数,反复验证焊接时长。失败、换焊接方法再尝试;再失败、再尝试。一周后,韩积冬拿出了第一件焊接完美的超薄铝合金板组件。

稳,是焊工的基本功。拿焊枪的手要稳,不稳就会焊虚。而手稳,只能靠后天勤练。没事的时候,韩积冬会在端平的胳膊上吊块砖头,锻炼手臂力量和稳定性。

如果说手稳是考验基本功,那么心稳考验的就是心理素质。一次焊接过程中,四溅的焊花顺着裤腿直接掉到了韩积冬的鞋里,剧痛从高温烫伤的脚面传来。“一道焊口,从这头焊到那头,需要3分钟。焊到一半,无论出了什么事,手下的动作都不能中断。”烫伤带来的剧痛,并未让韩积冬放下手中的焊枪,他咬着牙,愣是将整道焊口全部焊完,才查看自己的伤势,随后一瘸一拐地去医院处理伤口。如今,已是“韩师傅”的韩积冬常常这样教导自己的徒弟们。

成为航天领域的“大国焊匠”,诀窍是什么?刚刚成为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韩积冬憨厚地笑了笑:“没啥诀窍,干一行爱一行,发自内心去热爱。”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