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从医疗“红区”到“黄码医院”:不同的岗位,相同的职责

   日期:2022-05-01 11:51:51     浏览:2    评论:0    

30日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但对于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这仅是紧张又忙碌的一个普通“工作日”。

早上6点半,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肿瘤血液科护士长张鸿雁从长春驻地乘大巴出发,前往“黄码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吉林疫情发生后,这位70后的护士长是最早一批冲到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奋战了20多天,直到延边州疫情逐渐平稳。4月初,位于长春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被定为“黄码医院”,急需人手,张鸿雁与医疗队20多名队员立即转战支援,仅休息10个小时就再披“战袍”,又连续工作了近30天。

30日上午8点,严格穿好隔离防护服后,张鸿雁进入内科重症疗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查看每一名重症患者的插管情况、呼吸机使用情况后,她与护士们开始逐一为病人翻身、做护理。张鸿雁告诉记者,“黄码医院”是专门为封控区、管控区隔离观察人员或黄码人员提供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及其他急危重症特殊诊疗服务的医院。相比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黄码医院”一般会面临更紧急的医疗救护、更复杂的护理操作,由于具有不确定性,医护人员也必须按照“红区”标准严格做好防护。

对于重症疗区来说,急救更属常态。不久前,张鸿雁所在的重症疗区收治了一名不停呕血的急症患者,疗区护士要为患者打止血针,但由于患者手脚僵硬,根本找不到血管。张鸿雁赶到后,凭经验在患者脖子上找到了静脉血管,及时为患者用上了止血药。很快,患者停止呕血,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而张鸿雁手上、身上则沾满了鲜血,防护服内衣服早已湿透,面屏上滴滴答答流淌着水蒸气……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肿瘤血液科护士长张鸿雁(左三)在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置。(受访者供图)

为了保证连续工作4-6小时,医护人员在进入疗区前1小时就开始不吃不喝,但“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天,张鸿雁正在护理患者,突然感到肚子不适,她坚持为患者处置完,就跑到脱衣间。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脱衣流程,张鸿雁还是没能来得及赶到卫生间。“当时觉得特别丢人,但事后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坚守岗位职责,本来就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做的。”张鸿雁说。

吉林疫情以来,张鸿雁瘦了五六斤。作为一名参加过非典、去过武汉抗疫一线和吉林通化抗疫一线的“老兵”,她没有觉得工作辛苦,反而认为这是职业生涯的一种历练。看着患者身体逐渐好转、听着患者经常说着感谢的话语,张鸿雁觉得内心无比充盈。

“无论是在‘红区’,还是在‘黄码医院’,或是回归日常工作,虽然岗位不同,但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责不变。不论在哪,都会始终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照顾好每一位患者。”张鸿雁说。(记者赵丹丹)

30日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但对于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这仅是紧张又忙碌的一个普通“工作日”。

早上6点半,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肿瘤血液科护士长张鸿雁从长春驻地乘大巴出发,前往“黄码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吉林疫情发生后,这位70后的护士长是最早一批冲到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奋战了20多天,直到延边州疫情逐渐平稳。4月初,位于长春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被定为“黄码医院”,急需人手,张鸿雁与医疗队20多名队员立即转战支援,仅休息10个小时就再披“战袍”,又连续工作了近30天。

30日上午8点,严格穿好隔离防护服后,张鸿雁进入内科重症疗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查看每一名重症患者的插管情况、呼吸机使用情况后,她与护士们开始逐一为病人翻身、做护理。张鸿雁告诉记者,“黄码医院”是专门为封控区、管控区隔离观察人员或黄码人员提供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及其他急危重症特殊诊疗服务的医院。相比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黄码医院”一般会面临更紧急的医疗救护、更复杂的护理操作,由于具有不确定性,医护人员也必须按照“红区”标准严格做好防护。

对于重症疗区来说,急救更属常态。不久前,张鸿雁所在的重症疗区收治了一名不停呕血的急症患者,疗区护士要为患者打止血针,但由于患者手脚僵硬,根本找不到血管。张鸿雁赶到后,凭经验在患者脖子上找到了静脉血管,及时为患者用上了止血药。很快,患者停止呕血,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而张鸿雁手上、身上则沾满了鲜血,防护服内衣服早已湿透,面屏上滴滴答答流淌着水蒸气……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肿瘤血液科护士长张鸿雁(左三)在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置。(受访者供图)

为了保证连续工作4-6小时,医护人员在进入疗区前1小时就开始不吃不喝,但“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天,张鸿雁正在护理患者,突然感到肚子不适,她坚持为患者处置完,就跑到脱衣间。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脱衣流程,张鸿雁还是没能来得及赶到卫生间。“当时觉得特别丢人,但事后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坚守岗位职责,本来就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做的。”张鸿雁说。

吉林疫情以来,张鸿雁瘦了五六斤。作为一名参加过非典、去过武汉抗疫一线和吉林通化抗疫一线的“老兵”,她没有觉得工作辛苦,反而认为这是职业生涯的一种历练。看着患者身体逐渐好转、听着患者经常说着感谢的话语,张鸿雁觉得内心无比充盈。

“无论是在‘红区’,还是在‘黄码医院’,或是回归日常工作,虽然岗位不同,但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责不变。不论在哪,都会始终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照顾好每一位患者。”张鸿雁说。(记者赵丹丹)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