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奋斗者 正青春】养蜂人“追花逐蜜”的幸福生活

   日期:2022-05-28 14:32:15     浏览:17    评论:0    

央广网新余5月28日消息(记者 邓玉玲)春夏秋冬的每一天,养蜂人都在用奋斗书写幸福。2022年5月25日傍晚,江西省新余市观巢镇茂山村养蜂人习小龙和妻子付火秀忙着整理和搬运蜂箱、帐篷和生活用品,迎来夏季转场山林的忙碌季。

养蜂人习小龙(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养蜂人付火秀(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20年前,返乡创业的习小龙选择热爱的养蜂工作,和妻子一起成为自主创业的职业养蜂人。“其实我原来选择过很多职业,但是养蜂却成为了最爱,对蜜蜂的探索也让自己有些痴迷。”习小龙说道。

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职业养蜂人,常年与蜜蜂为伴,风餐露宿,拉着一箱箱的蜜蜂追着花期四处迁徙。蜜是甜的,可是创造着甜蜜的养蜂人是辛苦的。

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连续7年的夏季转场,习小龙夫妇选择在仙女湖区河下镇的一处原始森林安营扎寨,漫山遍野的乌桕树林成为优质的蜜源地,目前蜂场年均生产蜂蜜达8000斤。

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养蜂人习小龙和妻子在当地还是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葫芦夫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夏季养蜂,为遮蔽阳光的需要,他们在蜂箱周边种植了大量葫芦,成熟的葫芦大小不一,观赏性十足。到了冬季,习小龙则会将自己种植的葫芦收集起来,精心雕琢,将它们变成手工艺品。如今,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经营,习小龙和妻子的日子过得甜蜜而幸福。

习小龙趁着养蜂冬闲时节创作他喜爱的葫芦作品,妻子付火秀则在一旁当他的助手。(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习小龙和妻子展示他们的葫芦作品。(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习小龙和妻子展示他们的葫芦作品。(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近年来,新余市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森林在保护中繁茂生长,成为了许多养蜂人“追花逐蜜”的理想地。

养蜂人利用晴好天气进行蜜蜂的“春繁”作业。(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央广网新余5月28日消息(记者 邓玉玲)春夏秋冬的每一天,养蜂人都在用奋斗书写幸福。2022年5月25日傍晚,江西省新余市观巢镇茂山村养蜂人习小龙和妻子付火秀忙着整理和搬运蜂箱、帐篷和生活用品,迎来夏季转场山林的忙碌季。

养蜂人习小龙(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养蜂人付火秀(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20年前,返乡创业的习小龙选择热爱的养蜂工作,和妻子一起成为自主创业的职业养蜂人。“其实我原来选择过很多职业,但是养蜂却成为了最爱,对蜜蜂的探索也让自己有些痴迷。”习小龙说道。

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职业养蜂人,常年与蜜蜂为伴,风餐露宿,拉着一箱箱的蜜蜂追着花期四处迁徙。蜜是甜的,可是创造着甜蜜的养蜂人是辛苦的。

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连续7年的夏季转场,习小龙夫妇选择在仙女湖区河下镇的一处原始森林安营扎寨,漫山遍野的乌桕树林成为优质的蜜源地,目前蜂场年均生产蜂蜜达8000斤。

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养蜂人习小龙和妻子在当地还是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葫芦夫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夏季养蜂,为遮蔽阳光的需要,他们在蜂箱周边种植了大量葫芦,成熟的葫芦大小不一,观赏性十足。到了冬季,习小龙则会将自己种植的葫芦收集起来,精心雕琢,将它们变成手工艺品。如今,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经营,习小龙和妻子的日子过得甜蜜而幸福。

习小龙趁着养蜂冬闲时节创作他喜爱的葫芦作品,妻子付火秀则在一旁当他的助手。(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习小龙和妻子展示他们的葫芦作品。(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习小龙和妻子展示他们的葫芦作品。(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近年来,新余市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森林在保护中繁茂生长,成为了许多养蜂人“追花逐蜜”的理想地。

养蜂人利用晴好天气进行蜜蜂的“春繁”作业。(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