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校长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时期  APP  重点 

95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去世

   日期:2022-06-09 06:10:31     浏览:2    评论:0    

 

余昌祥。供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6月8日消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于2022年6月7日去世,享年95岁。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55位。

余昌祥曾将苦难历史尘封心底数十载,他放下芥蒂亲赴日本口述目睹耳闻,他看淡生死捐献遗体用作医学研究。在家人的眼中,他是一位怕麻烦别人、积极乐观的老人。“等疫情结束后,我还要去纪念馆……”在生命走向终点之际,他仍心心念念着纪念馆。

自揭创伤为历史奔走

南京大屠杀期间,父亲被攻入南京城的侵华日军捅杀,亲见手无寸铁的百姓被日军砍头、强奸、抢劫……当年10岁已记事的余昌祥受到很大的精神刺激,这段往事被他“自闭式”尘封深埋数十年,成了“不能说的秘密”,直至少年熬白了头。

“过去总归不想提,提到我就不舒服,心里痛苦。到2012年,我去了纪念馆,才开始对外说起这些事。”老人从此解开多年心结。

自那之后,老人渐渐从沉默中走出,近乎以自揭创伤的方式,勇敢地一次次对外讲述亲身经历,为历史奔走,为和平代言。

2012年12月,在85岁高龄时,老人放下胸中多年积郁的芥蒂,应邀赴日本福冈、熊本、长崎提供证言,向日本民众口述侵华日军屠城时其目睹耳闻。日本民众的礼让有加,让余昌祥印象深刻,但电视中一旦出现“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闻,他就会激动地大叫:“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些年,身体状况虽不如以往,但他仍坚持到纪念馆参加各种和平集会、家祭等活动,为传递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尽可能出力。

墙上的名字是唯一寄托

几年前,老人的身体还十分健朗,能说能走。随着时光推移,这些年来他不仅瘦了很多,腿脚也不如过去利索,只能坐着轮椅出行。

遇难者名单墙上的名字,是他祭奠父亲余必福的唯一寄托。从2015年至今,老人几乎每年都要在家人的陪伴下,来纪念馆“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家人的搀扶下,他费力地从轮椅中撑着站起,给亲人献花、敬香。

2016年家祭时,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亲爱的父亲:我真的特别想念您。当年,您在中华门外西街小市口被日军杀害。生命的逝去是不能用任何方式换回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生死相隔。我们的祖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强国,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受到欺负了。”

一生奉献甘化春泥

“他这一生,年轻能干的时候,要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人走了之后,他的遗体也要捐献给国家,为祖国的医疗研究事业做贡献。”回忆起老人生前的点点滴滴,余老的女儿余惠霞动情地说。

退休后,老人仍然秉承着“不给国家添麻烦”的精神,在生活中处处帮助邻里,发挥余热。或许是因为亲历过战争暴戾、骨肉分离,老人对生死已然看淡,他和老伴帅素华向子女提出将遗体捐献给公益事业的要求。

“人就是个皮囊,就活这辈子,生命很脆弱。我认为(遗体捐赠)对社会还是有点贡献,也是和老太婆约好的。”老人生前曾说。对此,子女起初并不同意,但老夫妻坚持了一年多,心意已决,子女们终于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这对生活中处处秉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夫妇,突破了传统观念,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医学事业的进步,迈出了这感人至深的一步。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也将永远在家族的血脉中传承。老人虽已离开人世,但他的生命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余昌祥。供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6月8日消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于2022年6月7日去世,享年95岁。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55位。

余昌祥曾将苦难历史尘封心底数十载,他放下芥蒂亲赴日本口述目睹耳闻,他看淡生死捐献遗体用作医学研究。在家人的眼中,他是一位怕麻烦别人、积极乐观的老人。“等疫情结束后,我还要去纪念馆……”在生命走向终点之际,他仍心心念念着纪念馆。

自揭创伤为历史奔走

南京大屠杀期间,父亲被攻入南京城的侵华日军捅杀,亲见手无寸铁的百姓被日军砍头、强奸、抢劫……当年10岁已记事的余昌祥受到很大的精神刺激,这段往事被他“自闭式”尘封深埋数十年,成了“不能说的秘密”,直至少年熬白了头。

“过去总归不想提,提到我就不舒服,心里痛苦。到2012年,我去了纪念馆,才开始对外说起这些事。”老人从此解开多年心结。

自那之后,老人渐渐从沉默中走出,近乎以自揭创伤的方式,勇敢地一次次对外讲述亲身经历,为历史奔走,为和平代言。

2012年12月,在85岁高龄时,老人放下胸中多年积郁的芥蒂,应邀赴日本福冈、熊本、长崎提供证言,向日本民众口述侵华日军屠城时其目睹耳闻。日本民众的礼让有加,让余昌祥印象深刻,但电视中一旦出现“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闻,他就会激动地大叫:“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些年,身体状况虽不如以往,但他仍坚持到纪念馆参加各种和平集会、家祭等活动,为传递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尽可能出力。

墙上的名字是唯一寄托

几年前,老人的身体还十分健朗,能说能走。随着时光推移,这些年来他不仅瘦了很多,腿脚也不如过去利索,只能坐着轮椅出行。

遇难者名单墙上的名字,是他祭奠父亲余必福的唯一寄托。从2015年至今,老人几乎每年都要在家人的陪伴下,来纪念馆“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家人的搀扶下,他费力地从轮椅中撑着站起,给亲人献花、敬香。

2016年家祭时,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亲爱的父亲:我真的特别想念您。当年,您在中华门外西街小市口被日军杀害。生命的逝去是不能用任何方式换回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生死相隔。我们的祖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强国,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受到欺负了。”

一生奉献甘化春泥

“他这一生,年轻能干的时候,要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人走了之后,他的遗体也要捐献给国家,为祖国的医疗研究事业做贡献。”回忆起老人生前的点点滴滴,余老的女儿余惠霞动情地说。

退休后,老人仍然秉承着“不给国家添麻烦”的精神,在生活中处处帮助邻里,发挥余热。或许是因为亲历过战争暴戾、骨肉分离,老人对生死已然看淡,他和老伴帅素华向子女提出将遗体捐献给公益事业的要求。

“人就是个皮囊,就活这辈子,生命很脆弱。我认为(遗体捐赠)对社会还是有点贡献,也是和老太婆约好的。”老人生前曾说。对此,子女起初并不同意,但老夫妻坚持了一年多,心意已决,子女们终于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这对生活中处处秉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夫妇,突破了传统观念,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医学事业的进步,迈出了这感人至深的一步。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也将永远在家族的血脉中传承。老人虽已离开人世,但他的生命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