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春节里的“洋面孔”:中国年带来幸福共鸣

   日期:2023-02-05 20:30:42     浏览:0    评论:0    

春节里的“洋面孔”:中国年带来幸福共鸣

图为德福正在与中国朋友一起包饺子。 杨英琦 摄

中新网西安2月5日电 题:春节里的“洋面孔”:中国年带来幸福共鸣

作者 杨英琦

“百节年为首。”历经千年传承与丰富,春节的“身影”不只游走在中国民众的人潮中,街头巷尾、海外“云端”,也出现了更多洋溢着笑脸的“洋面孔”。

“这是我第一次在西安过年。泡馍、凉皮、肉夹馍等当地特色美食是我的‘年夜饭’。”巴基斯坦青年光明称,由于两国不同的文化环境,春节对他来说是一场新奇体验。“我发现中国人非常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包饺子、贴春联、写福字等习俗沿袭至今,说明春节也代表着一种传承。”

图为中外友人正在轮流分享春节趣事。 杨英琦 摄

图为中外友人正在轮流分享春节趣事。 杨英琦 摄

与此同时,光明也在春节习俗中发现了熟悉的细节。“和春节习俗相近,我家乡的大型节日也会发红包、与家人聚餐。我们还会穿上自己的传统服饰庆祝节日,虽然文化不同,但美好的祈愿一致。”

和光明不同,巴西青年安安则对“红包”格外兴奋。“刚开始我很疑惑为什么‘发钱’,后来明白了这意味着中国长辈对晚辈的新年期许。今年我也收到了红包,感受到了这份来自中国的浓浓幸福。”安安表示,“深度”体验春节习俗的他愈加理解中国文化,也由此产生了更多情感上的共鸣。

但“入乡随俗”的安安却在“包饺子”一事上备受打击。“朋友告诉我很简单,可我怎么摆弄面团都不对,可能比起包饺子,我更适合吃饺子。”安安无奈道。

图为外国学生正在体验春节民俗。 李一璠 摄

图为外国学生正在体验春节民俗。 李一璠 摄

来自印度的德福则对“包饺子”更加得心应手。春节期间,德福在西安与来自二十余个国家的三十余位外籍人士欢聚一堂,包饺子、剪窗花、品元宵…面粉与纸屑洒落地面,面对中国传统民俗,各国友人跃跃欲试,争相为兔年春节添一份年意。

在西安任教的法国教育工作者艾历克斯告诉记者,对于外国学生而言,体验并学习当地传统文化对助其思维本土化非常重要。“在我们学校,各国学生共同庆祝中国春节是一件非常令人自豪的事。”艾历克斯称,每逢春节,面塑、糖塑、剪纸、贴春联等传统民俗活动都是学生们熟悉中国文化的“窗口”。

图为外国学生正在体验春节民俗。 李一璠 摄

图为外国学生正在体验春节民俗。 李一璠 摄

近年来,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春节时间”已成为世界各地民众“走近”中国、融入中国文化的契机,春节也早已变成一个属于中国、但不独属于中国的节日。随着英文春联、中西混搭年夜饭、“云端”拜年等“新年俗”层出不穷,春节也在以各种“形象”与四海文化碰撞、交融。

“作为外国人,我们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接受彼此的文化。所以对我们来说,春节是一个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沉浸于中国文化的机会。”艾历克斯坦言。

春节里的“洋面孔”:中国年带来幸福共鸣

图为德福正在与中国朋友一起包饺子。 杨英琦 摄

中新网西安2月5日电 题:春节里的“洋面孔”:中国年带来幸福共鸣

作者 杨英琦

“百节年为首。”历经千年传承与丰富,春节的“身影”不只游走在中国民众的人潮中,街头巷尾、海外“云端”,也出现了更多洋溢着笑脸的“洋面孔”。

“这是我第一次在西安过年。泡馍、凉皮、肉夹馍等当地特色美食是我的‘年夜饭’。”巴基斯坦青年光明称,由于两国不同的文化环境,春节对他来说是一场新奇体验。“我发现中国人非常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包饺子、贴春联、写福字等习俗沿袭至今,说明春节也代表着一种传承。”

图为中外友人正在轮流分享春节趣事。 杨英琦 摄

图为中外友人正在轮流分享春节趣事。 杨英琦 摄

与此同时,光明也在春节习俗中发现了熟悉的细节。“和春节习俗相近,我家乡的大型节日也会发红包、与家人聚餐。我们还会穿上自己的传统服饰庆祝节日,虽然文化不同,但美好的祈愿一致。”

和光明不同,巴西青年安安则对“红包”格外兴奋。“刚开始我很疑惑为什么‘发钱’,后来明白了这意味着中国长辈对晚辈的新年期许。今年我也收到了红包,感受到了这份来自中国的浓浓幸福。”安安表示,“深度”体验春节习俗的他愈加理解中国文化,也由此产生了更多情感上的共鸣。

但“入乡随俗”的安安却在“包饺子”一事上备受打击。“朋友告诉我很简单,可我怎么摆弄面团都不对,可能比起包饺子,我更适合吃饺子。”安安无奈道。

图为外国学生正在体验春节民俗。 李一璠 摄

图为外国学生正在体验春节民俗。 李一璠 摄

来自印度的德福则对“包饺子”更加得心应手。春节期间,德福在西安与来自二十余个国家的三十余位外籍人士欢聚一堂,包饺子、剪窗花、品元宵…面粉与纸屑洒落地面,面对中国传统民俗,各国友人跃跃欲试,争相为兔年春节添一份年意。

在西安任教的法国教育工作者艾历克斯告诉记者,对于外国学生而言,体验并学习当地传统文化对助其思维本土化非常重要。“在我们学校,各国学生共同庆祝中国春节是一件非常令人自豪的事。”艾历克斯称,每逢春节,面塑、糖塑、剪纸、贴春联等传统民俗活动都是学生们熟悉中国文化的“窗口”。

图为外国学生正在体验春节民俗。 李一璠 摄

图为外国学生正在体验春节民俗。 李一璠 摄

近年来,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春节时间”已成为世界各地民众“走近”中国、融入中国文化的契机,春节也早已变成一个属于中国、但不独属于中国的节日。随着英文春联、中西混搭年夜饭、“云端”拜年等“新年俗”层出不穷,春节也在以各种“形象”与四海文化碰撞、交融。

“作为外国人,我们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接受彼此的文化。所以对我们来说,春节是一个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沉浸于中国文化的机会。”艾历克斯坦言。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