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校长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时期  APP  重点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汇总 | 我国本轮疫情已经基本结束

   日期:2023-02-23 22:00:37     浏览:2    评论:0    

2月2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情况。

目前防控形势总体向好

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3年多来,国家卫健委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梁万年:我国本轮疫情已经基本结束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现在的感染在我们国家来看,还是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今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2月3日采样发现了1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监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

目前,我国在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包括输入和本土)、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会进行感染者个案调查、核心密接调查,并开展风险研判,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同时,我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介绍,2022年11月以来,我国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防控目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未出现春节假期人员大规模流动导致的疫情大范围传播扩散,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目前我国人群整体免疫水平较高

发生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低

2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新冠病毒感染以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干、咽痛和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腹泻症状。但当出现发热、腹泻症状时,患者应重点考虑是否为急性胃肠炎等肠道疾病,特别是目前正处于冬春季,冬春季为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近期,疾控部门陆续发布了诺如病毒感染健康提示,公众可按照相关提示做好防护。

常昭瑞说,目前,各地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发生,既往未感染过的人仍存在被感染的可能。学校是人群集中、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后,未感染者存在感染风险,但由于目前我国人群整体免疫水平较高,发生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低。“当学校发生疫情时,要平衡好疫情处置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关系,由专业人员根据学生既往感染水平、疾病严重程度、疫情发展阶段、病毒的感染株等进行综合研判和风险评估,再做出相关的处置。 ”

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

米锋介绍: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压实“四方责任”,盯紧关键环节,继续完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密切跟踪研究病毒变异和传播情况,提升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和应急响应能力。优化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持续做好养老院、社会福利院、托幼机构、学校等疫情防控,强化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提升群众防病意识,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2月2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情况。

目前防控形势总体向好

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3年多来,国家卫健委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梁万年:我国本轮疫情已经基本结束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现在的感染在我们国家来看,还是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今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2月3日采样发现了1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监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

目前,我国在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包括输入和本土)、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会进行感染者个案调查、核心密接调查,并开展风险研判,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同时,我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介绍,2022年11月以来,我国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防控目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未出现春节假期人员大规模流动导致的疫情大范围传播扩散,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目前我国人群整体免疫水平较高

发生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低

2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新冠病毒感染以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干、咽痛和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腹泻症状。但当出现发热、腹泻症状时,患者应重点考虑是否为急性胃肠炎等肠道疾病,特别是目前正处于冬春季,冬春季为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近期,疾控部门陆续发布了诺如病毒感染健康提示,公众可按照相关提示做好防护。

常昭瑞说,目前,各地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发生,既往未感染过的人仍存在被感染的可能。学校是人群集中、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后,未感染者存在感染风险,但由于目前我国人群整体免疫水平较高,发生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低。“当学校发生疫情时,要平衡好疫情处置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关系,由专业人员根据学生既往感染水平、疾病严重程度、疫情发展阶段、病毒的感染株等进行综合研判和风险评估,再做出相关的处置。 ”

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

米锋介绍: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压实“四方责任”,盯紧关键环节,继续完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密切跟踪研究病毒变异和传播情况,提升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和应急响应能力。优化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持续做好养老院、社会福利院、托幼机构、学校等疫情防控,强化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提升群众防病意识,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