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多国驻华大使及外籍人士西藏林芝行:体验当地民俗风情

   日期:2023-05-18 18:14:35     浏览:14    评论:0    

中新社林芝5月18日电 题:多国驻华大使及外籍人士西藏林芝行:体验当地民俗风情

“我很好奇,我看你家佛堂点亮的是电灯式酥油灯,那这里摆放的传统酥油灯会使用吗?在什么条件下使用?”5月17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鲁朗扎西岗村农牧民白玛家的佛堂里,英国籍访客柯马凯(Michael Crook)在参观时好奇提问。

图为5月17日,参访团成员在西藏林芝鲁朗观景台和游客一道拍照留念。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白玛说,佛堂中间供桌上有一盏点亮的传统酥油灯,一般是一天点一盏。另外,藏族家庭每逢藏历初八、十五、二十五等日期会再点108盏传统酥油灯供佛。

5月16日至18日,由尼泊尔、缅甸、菲律宾、莫桑比克、斐济、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刚果(金)等多国驻华大使、公使,以及外籍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团队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参观访问,了解高原民俗、文化、生态,以及农牧民生产生活等。

图为5月16日,参访团成员在雅鲁藏布江畔拍照。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这个墙上的图案是手工画的吗?”“你家有几个孩子,他们怎么读书?”“这个工具是做什么用的?”柯马凯对西藏农牧民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

白玛逐一解答。她说,墙上的图案是手绘吉祥八宝图;自己一儿一女年龄还小,目前都在幼儿园,每天傍晚会接回家;柯马凯所指的木盆是用来装青稞的。

图为5月17日,英国籍访客柯马凯(Michael Crook)与林芝鲁朗扎西岗村村民达瓦乔合影。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白玛还介绍,自家有15亩土地种植青稞和小麦,此外还有40多头牦牛。丈夫是货车驾驶员。她与父亲、母亲三人一起经营着一家家庭旅馆,招待国道318线过往的游客。

图为5月17日,参访团成员在林芝鲁朗观景台与骑行国道318线的旅行者合影。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5月16日下午,参观访问团前往林芝米林市羌纳乡西嘎门巴村。在村合作社,尼泊尔驻华大使比什努·普卡尔·施雷斯塔(Bishnu Pukar Shrestha)等人对传统藏纸制作技艺以及所销售的藏纸工艺品非常感兴趣。

“藏纸是用‘狼毒草’为原料制作的,这种草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纸张不会出现虫蛀的情况,保存时间很长。”村民多登向大家介绍。

参访团还观看了藏纸制造中的过滤、抹浆、晒纸工序,以及藏纸工艺品的印刷过程。大家纷纷询问售价,购买印有藏式吉祥四瑞等图案的工艺品。“很多人买了四五张,今天一共卖出去一百张左右,5000多元(人民币)。”多登说。

图为5月16日,参访团成员与林芝米林市羌纳乡门巴族农牧民贡桑(右三)合影。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羌纳乡西嘎门巴村是墨脱县甘登乡鲁古村、果登村于2003年搬迁合并而成,在门巴族村民贡桑家里,外籍专家、学者一起品尝了藏式清茶和酥油茶。外籍记者拉斐尔·泽尔贝托(Rafael Henrique Zerbetto)问:“搬迁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如果生病了去哪里看医生?费用怎么样?”

贡桑说,搬迁前在墨脱出门只能靠走路,搬迁后西嘎门巴村在林芝米林机场附近,离林芝火车站也只有十多分钟的车程,交通非常方便。“我们有医保、社保,看病刷医保卡就行,如果用了很多钱的话,可以报销大部分”。

中新社林芝5月18日电 题:多国驻华大使及外籍人士西藏林芝行:体验当地民俗风情

“我很好奇,我看你家佛堂点亮的是电灯式酥油灯,那这里摆放的传统酥油灯会使用吗?在什么条件下使用?”5月17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鲁朗扎西岗村农牧民白玛家的佛堂里,英国籍访客柯马凯(Michael Crook)在参观时好奇提问。

图为5月17日,参访团成员在西藏林芝鲁朗观景台和游客一道拍照留念。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白玛说,佛堂中间供桌上有一盏点亮的传统酥油灯,一般是一天点一盏。另外,藏族家庭每逢藏历初八、十五、二十五等日期会再点108盏传统酥油灯供佛。

5月16日至18日,由尼泊尔、缅甸、菲律宾、莫桑比克、斐济、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刚果(金)等多国驻华大使、公使,以及外籍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团队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参观访问,了解高原民俗、文化、生态,以及农牧民生产生活等。

图为5月16日,参访团成员在雅鲁藏布江畔拍照。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这个墙上的图案是手工画的吗?”“你家有几个孩子,他们怎么读书?”“这个工具是做什么用的?”柯马凯对西藏农牧民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

白玛逐一解答。她说,墙上的图案是手绘吉祥八宝图;自己一儿一女年龄还小,目前都在幼儿园,每天傍晚会接回家;柯马凯所指的木盆是用来装青稞的。

图为5月17日,英国籍访客柯马凯(Michael Crook)与林芝鲁朗扎西岗村村民达瓦乔合影。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白玛还介绍,自家有15亩土地种植青稞和小麦,此外还有40多头牦牛。丈夫是货车驾驶员。她与父亲、母亲三人一起经营着一家家庭旅馆,招待国道318线过往的游客。

图为5月17日,参访团成员在林芝鲁朗观景台与骑行国道318线的旅行者合影。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5月16日下午,参观访问团前往林芝米林市羌纳乡西嘎门巴村。在村合作社,尼泊尔驻华大使比什努·普卡尔·施雷斯塔(Bishnu Pukar Shrestha)等人对传统藏纸制作技艺以及所销售的藏纸工艺品非常感兴趣。

“藏纸是用‘狼毒草’为原料制作的,这种草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纸张不会出现虫蛀的情况,保存时间很长。”村民多登向大家介绍。

参访团还观看了藏纸制造中的过滤、抹浆、晒纸工序,以及藏纸工艺品的印刷过程。大家纷纷询问售价,购买印有藏式吉祥四瑞等图案的工艺品。“很多人买了四五张,今天一共卖出去一百张左右,5000多元(人民币)。”多登说。

图为5月16日,参访团成员与林芝米林市羌纳乡门巴族农牧民贡桑(右三)合影。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羌纳乡西嘎门巴村是墨脱县甘登乡鲁古村、果登村于2003年搬迁合并而成,在门巴族村民贡桑家里,外籍专家、学者一起品尝了藏式清茶和酥油茶。外籍记者拉斐尔·泽尔贝托(Rafael Henrique Zerbetto)问:“搬迁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如果生病了去哪里看医生?费用怎么样?”

贡桑说,搬迁前在墨脱出门只能靠走路,搬迁后西嘎门巴村在林芝米林机场附近,离林芝火车站也只有十多分钟的车程,交通非常方便。“我们有医保、社保,看病刷医保卡就行,如果用了很多钱的话,可以报销大部分”。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