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大学生网购“碰瓷”被拘,法律面前莫耍小聪明

   日期:2023-05-29 06:00:59     浏览:12    评论:0    

据红星新闻综合报道,一名“00后”在校大学生袁某网购各种虫子,自导自演放进网购食品里,并找来亲朋好友的十几个账号,持续下单并一再找商家恶意索赔。在他的“感染”下,其同学也模仿了起来,用同样的套路“碰瓷”商家。目前,该涉事大学生已被武汉警方刑拘,他的同学因涉案金额较小,经警方批评教育,已全额退还相关款项,并亲手写下了致歉信。

据报道,两年多以来,袁某共向这家零食企业反馈了43个“有问题”的商品,前后一共获赔7800多元。他的操作技术含量并不高,利用不同的账号、不同的购物地址向商家索赔,但这些账号、地址和电话是存在交叉使用的,这种索赔现象积累到一定的量,自然就引起了商家的怀疑。

套路不高明,但为何能屡屡得逞?对商家而言,原因无他,无非息事宁人的性价比更高。商家很无奈,但投诉者未必就完全有恃无恐。站在投诉者的角度看,他的风险收益比并不高。要让商家满足诉求,你就不可能要价太高,算下来袁某每一单索赔获利不到200元。

可是他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不可小觑。敲诈是一项非常严重的法律指控,具体来说,敲诈勒索罪定刑主要参考两个因素,一是敲诈数额,二是敲诈次数。按照法律规定,将近8000元的非法获利,一旦敲诈勒索罪成立,那么他可能面临超过半年的有期徒刑,考虑到其操作的次数较多,最终判决可能还要严厉。

这起案例的特殊之处还在于,涉案者为在校大学生。一般而言,大学生群体知识水平较高,理应具备相应的法律常识。然而,这起案例说明,知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天然意味着法律素养的提升,在大学校园内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和法治教育活动,不仅需持续推进,且十分必要。

大学生涉世未深,每一次铤而走险,都在为自己今后要付出的代价加码,陷得越深,代价越大。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反误了自己前程。

□李建国(媒体人)

据红星新闻综合报道,一名“00后”在校大学生袁某网购各种虫子,自导自演放进网购食品里,并找来亲朋好友的十几个账号,持续下单并一再找商家恶意索赔。在他的“感染”下,其同学也模仿了起来,用同样的套路“碰瓷”商家。目前,该涉事大学生已被武汉警方刑拘,他的同学因涉案金额较小,经警方批评教育,已全额退还相关款项,并亲手写下了致歉信。

据报道,两年多以来,袁某共向这家零食企业反馈了43个“有问题”的商品,前后一共获赔7800多元。他的操作技术含量并不高,利用不同的账号、不同的购物地址向商家索赔,但这些账号、地址和电话是存在交叉使用的,这种索赔现象积累到一定的量,自然就引起了商家的怀疑。

套路不高明,但为何能屡屡得逞?对商家而言,原因无他,无非息事宁人的性价比更高。商家很无奈,但投诉者未必就完全有恃无恐。站在投诉者的角度看,他的风险收益比并不高。要让商家满足诉求,你就不可能要价太高,算下来袁某每一单索赔获利不到200元。

可是他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不可小觑。敲诈是一项非常严重的法律指控,具体来说,敲诈勒索罪定刑主要参考两个因素,一是敲诈数额,二是敲诈次数。按照法律规定,将近8000元的非法获利,一旦敲诈勒索罪成立,那么他可能面临超过半年的有期徒刑,考虑到其操作的次数较多,最终判决可能还要严厉。

这起案例的特殊之处还在于,涉案者为在校大学生。一般而言,大学生群体知识水平较高,理应具备相应的法律常识。然而,这起案例说明,知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天然意味着法律素养的提升,在大学校园内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和法治教育活动,不仅需持续推进,且十分必要。

大学生涉世未深,每一次铤而走险,都在为自己今后要付出的代价加码,陷得越深,代价越大。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反误了自己前程。

□李建国(媒体人)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