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触摸先民脉搏、破译草原文明 呼伦贝尔草原地带首次发现赭石岩画

   日期:2023-06-06 22:40:28     浏览:3    评论:0    

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博物院等单位经过两年的考察和研究,将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伊和乌拉山一处巨大独立岩石上发现的彩绘岩画遗迹确认为赭石彩绘岩画,这填补了呼伦贝尔草原地带尚未发现岩画的空白。

浩瀚草原上耸立的巨石,保留着草原先民们数千年前的艺术画作。据研究人员测量,岩画所在巨石为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单体石岩,岩体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最高处约7米。岩画绘于岩石北端朝北壁面的居中部位,距离地面约150厘米,高约180厘米。有岩画的岩面明显平整,似人工修整,向内凹陷,边缘呈方形,上、下、左边缘十分清晰。伊和乌拉赭石岩画利用红色矿物颜料绘制,岩体上可以清晰看到,岩画以手拉手的人形纹和实心圆点纹两种形态构成,采用极简勾勒线条绘画手法。岩画整体画风古朴简约,抽象写意。

经过长期现场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伊和乌拉岩画同类型岩画分布地点通常与石板墓分布地点重合,二者属共存遗迹,经对比分析,初步认定此类岩画为石板墓同时代遗迹,距今约2500至3000多年。

呼伦贝尔博物院 副院长 赵龙江: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古代遗存,岩画在草原上不好保存,因为岩石上的岩画朝北,日照时间比较短,脱落概率比较小,所以岩画的颜料就比较清晰地保存下来了。

岩画不仅是石壁上的遗产,更是草原先民劳动、狩猎、畜牧、征战、祭祀、繁育等真实写照,是草原先民推动草原文明向前的历史轨迹。草原上的岩画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艺术审美,蕴含着深刻又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也成为后世触摸先民脉搏、破译草原文明,穿越时空的远古密钥。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博物馆馆长 关荣:我们会利用岩画与周边的石板墓群,还有鲜卑墓群隶属关系,进一步探查和研究。同时,加大遗址的保护工作,采取更多的措施使这处岩画更好地得以留存。

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博物院等单位经过两年的考察和研究,将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伊和乌拉山一处巨大独立岩石上发现的彩绘岩画遗迹确认为赭石彩绘岩画,这填补了呼伦贝尔草原地带尚未发现岩画的空白。

浩瀚草原上耸立的巨石,保留着草原先民们数千年前的艺术画作。据研究人员测量,岩画所在巨石为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单体石岩,岩体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最高处约7米。岩画绘于岩石北端朝北壁面的居中部位,距离地面约150厘米,高约180厘米。有岩画的岩面明显平整,似人工修整,向内凹陷,边缘呈方形,上、下、左边缘十分清晰。伊和乌拉赭石岩画利用红色矿物颜料绘制,岩体上可以清晰看到,岩画以手拉手的人形纹和实心圆点纹两种形态构成,采用极简勾勒线条绘画手法。岩画整体画风古朴简约,抽象写意。

经过长期现场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伊和乌拉岩画同类型岩画分布地点通常与石板墓分布地点重合,二者属共存遗迹,经对比分析,初步认定此类岩画为石板墓同时代遗迹,距今约2500至3000多年。

呼伦贝尔博物院 副院长 赵龙江: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古代遗存,岩画在草原上不好保存,因为岩石上的岩画朝北,日照时间比较短,脱落概率比较小,所以岩画的颜料就比较清晰地保存下来了。

岩画不仅是石壁上的遗产,更是草原先民劳动、狩猎、畜牧、征战、祭祀、繁育等真实写照,是草原先民推动草原文明向前的历史轨迹。草原上的岩画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艺术审美,蕴含着深刻又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也成为后世触摸先民脉搏、破译草原文明,穿越时空的远古密钥。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博物馆馆长 关荣:我们会利用岩画与周边的石板墓群,还有鲜卑墓群隶属关系,进一步探查和研究。同时,加大遗址的保护工作,采取更多的措施使这处岩画更好地得以留存。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