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闻“香”识西藏:藏香氤氲中的匠心传承

   日期:2023-06-10 20:41:02     浏览:14    评论:0    

在藏香发源地——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氤氲了1300多年的香气依然沁脾。这里有近一半的村民从事藏香制作。今年45岁的次仁多吉就是其中之一。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砍削柏木,为藏香制作准备原料(6月9日摄)。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启动水磨,将作为原料的柏木碾成木浆(6月9日摄)。

尼木县的“藏香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制作过程繁复,匠人需先用水磨将主要原料柏木碾成木浆,再将木浆晾晒制成香砖。随后,把香砖揉碎,并加水制成香泥,按严格的比例配方加入藏红花、麝香、檀香等数十种香料、药材,塞入牛角挤压成条,晾干后才成藏香。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将柏木浆制作成香砖(6月9日摄)。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用水浸润晾晒后的香砖(6月9日摄)。

要保证每一根成型的藏香均匀且笔直,很考验匠人的功底。为了制作合格的藏香,次仁多吉在地上一坐就是一整天,挤出的线香铺满房间。多年的制香经历,让他在拥有出众技艺的同时,也患上了职业病——时常关节疼。但次仁多吉不仅坚持至今,还顺应市场,研发了提神香、安眠香等新品种,并扩大了生产规模。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制作藏香(6月9日摄)。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研磨药材和香料(6月9日摄)。

十多年前,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次仁多吉背着藏香,跑遍拉萨的大小店铺推销。而今,得益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尼木藏香早已经远近闻名,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商家成为家里的常客,便捷的网络也成为藏香销售的新渠道。去年,次仁多吉卖出10万捆藏香,收入约50万元。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制作藏香(6月9日摄)。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制作藏香(6月9日摄)。

次仁多吉现在的愿望,是多收几个徒弟,让尼木县氤氲千年的藏香味,飘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在藏香发源地——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氤氲了1300多年的香气依然沁脾。这里有近一半的村民从事藏香制作。今年45岁的次仁多吉就是其中之一。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砍削柏木,为藏香制作准备原料(6月9日摄)。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启动水磨,将作为原料的柏木碾成木浆(6月9日摄)。

尼木县的“藏香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制作过程繁复,匠人需先用水磨将主要原料柏木碾成木浆,再将木浆晾晒制成香砖。随后,把香砖揉碎,并加水制成香泥,按严格的比例配方加入藏红花、麝香、檀香等数十种香料、药材,塞入牛角挤压成条,晾干后才成藏香。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将柏木浆制作成香砖(6月9日摄)。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用水浸润晾晒后的香砖(6月9日摄)。

要保证每一根成型的藏香均匀且笔直,很考验匠人的功底。为了制作合格的藏香,次仁多吉在地上一坐就是一整天,挤出的线香铺满房间。多年的制香经历,让他在拥有出众技艺的同时,也患上了职业病——时常关节疼。但次仁多吉不仅坚持至今,还顺应市场,研发了提神香、安眠香等新品种,并扩大了生产规模。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制作藏香(6月9日摄)。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研磨药材和香料(6月9日摄)。

十多年前,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次仁多吉背着藏香,跑遍拉萨的大小店铺推销。而今,得益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尼木藏香早已经远近闻名,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商家成为家里的常客,便捷的网络也成为藏香销售的新渠道。去年,次仁多吉卖出10万捆藏香,收入约50万元。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制作藏香(6月9日摄)。

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制作藏香(6月9日摄)。

次仁多吉现在的愿望,是多收几个徒弟,让尼木县氤氲千年的藏香味,飘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