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这几捆芹菜,也丈量着法律的良心与公道

   日期:2023-06-15 06:01:18     浏览:5    评论:0    

据报道,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名老农因销售不合格芹菜获利14元,被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处罚10万元。但在市场监管部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被一审闽侯法院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近日,该案二审驳回复议申请,维持了一审裁定。

这起“小过重罚”的案件一经披露,就引发关注。从常识来讲,人们很难理解,不过是赚了区区14元的小本生意,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为何要处以数千倍的罚款。毕竟,对于一个卖菜的老农来说,一次10万元的处罚就把人逼到了墙角。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乍看上去,上述行政处罚也在法定的幅度之内,但问题是,过错的严重程度与处罚的力度相比,太过于悬殊。

而“过罚一致”和“罚教结合”,是《行政处罚法》的重要原则。无论旧法的“轻微不罚”,还是新法的“首违不罚”,都体现了该立法原则。审视那种“小过重罚”的极端做法,显然与行政处罚的立法精神背道而驰。

法院裁定也给出了充足的理由,一是当地市场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畸重;二是执法对象具有“从宽”情节,包括并非职业菜贩,系首次违法,货值、获利金额显属较小等;三是行政处罚程序违法,市场监管局逾期近一年才作出行政处罚规定。

而类似的“小过重罚”并非个案。不久前,陕西一菜商卖5斤芹菜收入20元,因检验不合格被罚6.6万元,由于处罚过当,也被国务院督察组“曝光”纠正。

“执法不能只讲力度,也要为小微主体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次,法院针对“小过重罚”的执法行为,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不仅捍卫了法理与公道,也亮明了正向纠偏的司法态度,对有关部门则是一记警钟,避免类似问题重演。

据报道,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名老农因销售不合格芹菜获利14元,被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处罚10万元。但在市场监管部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被一审闽侯法院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近日,该案二审驳回复议申请,维持了一审裁定。

这起“小过重罚”的案件一经披露,就引发关注。从常识来讲,人们很难理解,不过是赚了区区14元的小本生意,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为何要处以数千倍的罚款。毕竟,对于一个卖菜的老农来说,一次10万元的处罚就把人逼到了墙角。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乍看上去,上述行政处罚也在法定的幅度之内,但问题是,过错的严重程度与处罚的力度相比,太过于悬殊。

而“过罚一致”和“罚教结合”,是《行政处罚法》的重要原则。无论旧法的“轻微不罚”,还是新法的“首违不罚”,都体现了该立法原则。审视那种“小过重罚”的极端做法,显然与行政处罚的立法精神背道而驰。

法院裁定也给出了充足的理由,一是当地市场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畸重;二是执法对象具有“从宽”情节,包括并非职业菜贩,系首次违法,货值、获利金额显属较小等;三是行政处罚程序违法,市场监管局逾期近一年才作出行政处罚规定。

而类似的“小过重罚”并非个案。不久前,陕西一菜商卖5斤芹菜收入20元,因检验不合格被罚6.6万元,由于处罚过当,也被国务院督察组“曝光”纠正。

“执法不能只讲力度,也要为小微主体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次,法院针对“小过重罚”的执法行为,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不仅捍卫了法理与公道,也亮明了正向纠偏的司法态度,对有关部门则是一记警钟,避免类似问题重演。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