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我国首次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日期:2023-07-12 06:00:58     浏览:23    评论: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王广华介绍,我国首次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陆域和海域实际划定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同时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格规范占用审批,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耕地红线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王广华介绍,自然资源部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持续开展耕地保护督察执法,公开查处重大违法典型案例,上半年发现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同比下降64%、面积同比下降80.5%。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刘国洪指出,推动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压紧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是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的关键所在。去年以来,自然资源部配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积极推动耕地保护考核和粮食安全考核这两项考核“合二为一”。今年初,中央已经印发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办法,对考核的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步骤、考核结果运用等作出了全面规定,考核工作的整体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包括明确对突破耕地红线等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等。

刘国洪表示,目前,自然资源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与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一道,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就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共同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承诺。接下来,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出台考核工作规则、考核评分细则等配套制度规定,推动考核办法尽快落地实施,切实把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终身追责的要求落实到位,

此外,在总体规划层面,去年下半年,我国首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印发,批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果。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经全部编制完成,正在陆续审核报批。

生态保护

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我国首次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陆域和海域实际划定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介绍,围绕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格局,自然资源部统筹布局实施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8000万亩。下一步将持续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预计到“十四五”末再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000万亩以上;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修复面积280万亩;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400公里、滨海湿地30万亩。

今年是三北工程实施的45周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关志鸥介绍,三北工程已累计完成了造林4.8亿亩,治理沙化土地5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特别是重点区域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下一步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加强重点风沙口治理和跨境沙源地的治理,特别是要突出抓好绿洲外围和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草带的建设,确保沙源不扩大、不扩散。近期正在会同相关省区和部门,争取尽快启动实施一批防沙治沙重点项目。

国家公园

推动出台国家公园法

国家公园建设是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目前我国已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首批国家公园。关志鸥表示,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

三江源国家公园已经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目前的林草覆盖率已经达到74%以上,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7万多只。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成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并打通了13个大熊猫区域的种群生态廊道。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立了集保护、监测、科研于一体的保护机制,虎豹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截至目前,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经超过50只,野生东北豹的数量超过了60只。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注重加强雨林生境的保护修复,设立了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6群37只。武夷山国家公园统筹保护和发展,特别是实现了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又新发现了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7个新物种。

去年底印发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明确,包括5个国家公园在内,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关志鸥指出,这49个候选区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分布着5000多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和2.9万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下一步要在高质量建设第一批国家公园同时积极推进设立新的国家公园,并推动出台国家公园法。

“找矿行动”

指导各地推进“净矿”出让

王广华介绍,围绕能源资源安全,自然资源部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完善矿产勘查开采管理制度,激发矿业市场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国固体矿产、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同比增长17.2%、7.5%;全国新设探矿权242个,同比增长25.4%,并陆续取得山东菜州金矿、云南昭通磷矿等重大找矿突破。

推进国家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是自然资源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自然资源部对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全部163种矿产、4.5万余个矿区开展了调查,全面摸清了我国各种矿产的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十四五”以来,已初步圈定找矿远景区124处、提交找矿靶区102个,为社会资金开展商业性勘查提供指引。在加强支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政策供给方面,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制度。将征收方式由一次性征收,改为主要在矿山生产时按销售收入逐年征收,既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又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优化完善相关政策,为各类社会主体投资矿产勘查开发创造良好环境。指导各地推进‘净矿’出让,通过加强矿业权出让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用地用林用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点矿业项目审批,促进拉动内需和稳增长,以有力举措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王广华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王广华介绍,我国首次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陆域和海域实际划定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同时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格规范占用审批,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耕地红线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王广华介绍,自然资源部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持续开展耕地保护督察执法,公开查处重大违法典型案例,上半年发现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同比下降64%、面积同比下降80.5%。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刘国洪指出,推动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压紧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是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的关键所在。去年以来,自然资源部配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积极推动耕地保护考核和粮食安全考核这两项考核“合二为一”。今年初,中央已经印发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办法,对考核的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步骤、考核结果运用等作出了全面规定,考核工作的整体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包括明确对突破耕地红线等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等。

刘国洪表示,目前,自然资源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与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一道,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就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共同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承诺。接下来,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出台考核工作规则、考核评分细则等配套制度规定,推动考核办法尽快落地实施,切实把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终身追责的要求落实到位,

此外,在总体规划层面,去年下半年,我国首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印发,批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果。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经全部编制完成,正在陆续审核报批。

生态保护

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我国首次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陆域和海域实际划定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介绍,围绕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格局,自然资源部统筹布局实施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8000万亩。下一步将持续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预计到“十四五”末再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000万亩以上;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修复面积280万亩;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400公里、滨海湿地30万亩。

今年是三北工程实施的45周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关志鸥介绍,三北工程已累计完成了造林4.8亿亩,治理沙化土地5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特别是重点区域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下一步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加强重点风沙口治理和跨境沙源地的治理,特别是要突出抓好绿洲外围和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草带的建设,确保沙源不扩大、不扩散。近期正在会同相关省区和部门,争取尽快启动实施一批防沙治沙重点项目。

国家公园

推动出台国家公园法

国家公园建设是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目前我国已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首批国家公园。关志鸥表示,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

三江源国家公园已经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目前的林草覆盖率已经达到74%以上,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7万多只。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成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并打通了13个大熊猫区域的种群生态廊道。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立了集保护、监测、科研于一体的保护机制,虎豹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截至目前,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经超过50只,野生东北豹的数量超过了60只。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注重加强雨林生境的保护修复,设立了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6群37只。武夷山国家公园统筹保护和发展,特别是实现了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又新发现了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7个新物种。

去年底印发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明确,包括5个国家公园在内,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关志鸥指出,这49个候选区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分布着5000多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和2.9万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下一步要在高质量建设第一批国家公园同时积极推进设立新的国家公园,并推动出台国家公园法。

“找矿行动”

指导各地推进“净矿”出让

王广华介绍,围绕能源资源安全,自然资源部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完善矿产勘查开采管理制度,激发矿业市场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国固体矿产、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同比增长17.2%、7.5%;全国新设探矿权242个,同比增长25.4%,并陆续取得山东菜州金矿、云南昭通磷矿等重大找矿突破。

推进国家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是自然资源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自然资源部对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全部163种矿产、4.5万余个矿区开展了调查,全面摸清了我国各种矿产的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十四五”以来,已初步圈定找矿远景区124处、提交找矿靶区102个,为社会资金开展商业性勘查提供指引。在加强支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政策供给方面,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制度。将征收方式由一次性征收,改为主要在矿山生产时按销售收入逐年征收,既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又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优化完善相关政策,为各类社会主体投资矿产勘查开发创造良好环境。指导各地推进‘净矿’出让,通过加强矿业权出让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用地用林用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点矿业项目审批,促进拉动内需和稳增长,以有力举措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王广华说。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