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中青报:谁在打擦边球炒作“屏蔽生”

   日期:2025-06-28 09:30:35     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0    评论:0    

近日,全国各地高考分数陆续揭晓。打开年轻人常用的社交媒体,不难看到许多考生发帖晒出成绩、分享出成绩后的个人感受。与之相伴,围绕高考成绩“屏蔽生”的讨论频繁出现。

所谓“屏蔽生”,指的是具体成绩被查分系统屏蔽、不予显示的考生。教育部曾发布通知,要求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做法,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概念。为避免高分考生的分数、名次被炒作,查分系统一般对省内前几十名的考生设置了屏蔽。

考生取得出色的成绩,拥有优先选择学校、专业的权利,他们出于激动的心情,将相关信息分享给学校、老师或亲友,人们不应苛责。然而,一些学校或机构主动挖掘“屏蔽生”的身份、背景、学习经历、成长故事等信息,想方设法打“擦边球”进行宣传,甚至用各种表情符号等“黑话”来代指“屏蔽生”,就值得重视和思考了。

过度炒作高分考生,违背了招生考试改革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初衷。一方面,高考虽然对于一个年轻人的前途很重要,但终究只是其学习能力的阶段性检验。考生取得好成绩固然可喜可贺,但在其未来学习、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还要经历很多挑战、接受很多考验,“一考定终身”并不符合社会现实。铺天盖地的炒作,可能会给高分考生带来错误暗示。另一方面,无论是去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还是职业院校,在不同层次学校学习的年轻人都值得鼓励。未来,他们不管是奔赴现代制造业,磨砺职业技能,还是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在创业风口为梦想搏击,都还有很多让人生出彩的机会。将目光聚焦于少数高分考生,既不符合人才培养大局,也可能助长“内卷化”的错误观念,让年轻人成长的视野受到局限。

扭转“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的观念,推行更加均衡、多元的教育评价,还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作为阶段性的务实手段,屏蔽高分考生成绩有助于给一度甚嚣尘上的“状元热”泼一泼冷水、刹一刹车。在未来,社会各界也要想方设法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与实际制度安排,进一步破除高分崇拜,为每一个努力拼搏的年轻人加油喝彩。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