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20日,河南将出现持续高温闷热天气。此次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需重点防范对多领域的影响。
“13日至20日,我省大部将持续37℃以上高温闷热天气。”河南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栗晗说,“14日至16日是此轮高温最强时段,北中部、东部、南部部分县(市、区)最高气温40℃以上,局部超过42℃,中南部局部可能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魏璐强调:“持久高温会威胁健康,增加中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风险。”她举例说,气温高于32℃时,脑卒中发生风险显著升高;从轻微中暑到热射病,可能只需几小时,建议公众不要在高温时段外出。
高温对交通出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魏璐说,当气温达到38℃,路面温度就可能升到70℃,轮胎橡胶强度降低,爆胎风险增加。提醒车主定期检查车辆,防止疲劳驾驶,牢记车内禁放易燃易爆品,别把老人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能源保供方面,魏璐指出,持续性高温会加大用电和能源需求,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能源调度供应,加强电力设备巡查养护,及时排查故障,防范负荷猛增带来的风险。
当前我省秋作物生长大部处于苗期,高温天气对秋作物生长有何影响?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张志红介绍,高温会加剧土壤失墒,导致旱情发展,影响作物生长。
张志红说:“墒情适宜地块对高温有缓和作用,对苗期作物影响有限,但缺墒地块高温可能灼伤作物叶片。”她特别提到:“花针期花生的开花授粉和下针会受影响,干旱缺墒地块的花生受影响更严重。”
气象部门提醒,公众需密切关注最新气象预报预警和风险提示,做好防范应对。(记者 李若凡)